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客家”称谓源自“客话”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张佑周

来源:

摘要:

“客家”称谓源自“客话”

 

张佑周

 

“客家”称谓的由来,与客家民系形成时限及其地域一样,历来是客家学研究界争论颇为热烈的问题。这三个问题其实密不可分,搞清楚“客家”称谓的由来,对于客家民系形成时限及其形成地域的认识,也很有实际意义。

客家研究界对“客家”称谓的由来所给出答案颇多,其中有代表性的观点有如下数种。

其一是“客户说”。认为“客家”由宋代的“客户”之称而来。

最早提出这一观点的大概是清末梅州人温仲和,他在光绪《嘉应州志·方言》中云:“《太平寰宇记》载梅州户,主1210,客367,而《元丰九域志》载梅州主5824,客6548,则是宋初至元丰,不及百年而客户顿增数倍,而较之于主,且浮出十之一二矣。……其后屡遭丧乱,主愈强,至元初大抵无虑皆客。《元史》所载,亦不分主客,疑其时客家之名已成无主之非客矣。”罗香林先生最先赞同这一观点,并在其《客家研究导论》中加以解释:“稽诸往谍,《元和郡县志》载程乡(即今梅县地区)户口无主客之分,惟《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皆分主客,是主客之分,皆起于宋。”①因为《元和郡县志》是唐人李吉甫所撰,可见唐代“程乡户口无主客之分”,“客户”之称起源于宋代。然而,“客户”为什么又变成“客家”?罗先生进一步推测说:“从客家住地各方志所载其地户口宋时主客之别这一史实观察,亦可知客家先民的迁徙运动在五代或宋初是一种极其显著的现象。‘客家’一名亦必起于是时。是时,客家居住地虽说尚杂有无数的主户,然而新种一入,旧种日衰,主户的言语日为客语所排驱,主户的苗裔亦渐渐为客家所同化,而失却其特殊的属性。”在这段文字中,罗先生明确提出了“先住为主,后到为客”的观点。为了给“客家”源于“客户”的说法以更充分的依据,罗先生在其《客家源流考》一书中更是煞费苦心,由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导致的汉人南迁联系到晋朝的“给客制度”,以证明“客家”之名源远流长,名正言顺。他说:“至于客家的名称的由来,则在五胡乱华中原人民辗转南迁的时候,已有‘给客制度’。《南齐书·州郡志》云:‘南充州,镇广陵,时百姓遭难,流移此境,流民多庇大姓以为客。元帝大兴四年,诏以流民失籍,使条名上有司,为给客制度’。可知客家的‘客’字,是沿袭晋元帝诏书所定。其后到了唐宋,政府簿籍,乃有‘客户’的专称。而客家一词,则为民间通称。 ‘客’之称谓,虽说由来已早,然其民系的系统构成,则当如上述以在五代以后。”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