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杨彦杰
来源:
摘要:
庙会与地方社会:以长汀
灌田的霸王信仰为例
杨彦杰
神明信仰及其庙会活动,一直是研究中国乡村社会的一个重要切人点。学界普遍认为,中国百姓对神明的崇拜是功利性的,普通民众见神就拜,儒释道信仰杂揉在一起。这种说法从一般意义而言当然没有问题。但如果我们把神明崇拜与具体的乡村社会联系起来,又会发现不同区域人们崇拜的神明其实是各不相同的, 由此形成了中国乡村社会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一个乡村的主神崇拜往往与当地的社会历史发展脉络息息相关,它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选择的结果。因此,透过对一个乡村主神崇拜的解读,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某个地方社会的族群关系及其历史演变趋势,这为历史学者研究乡村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的视角。本文基于上述认识,试图以长汀县灌田镇的“五庙六霸王”信仰为例,具体分析这个被称为“闽西客家首府”的乡村社会如何构建起他们的神明崇拜体系及其背后的历史文化意义。
一、灌田的宗族与地方历史
灌田镇位于长汀县西南部,是该县一个人口较多的重要乡镇。在明清时期,长汀县属于汀州府管辖下的八县之首①,往南流经闽西大部分地区的汀江刚好从该县穿过,而灌田镇就处在汀江水系的网络内。灌田的得名与它所处的地理环境息息相关。据《长汀县地名录》的解释:“‘灌’即由溪河改变冲积形成的河滩的意思;‘田’就是平坦的意思。”①也就是说,现在成为镇政府所在地的“灌田”原本是一片滩涂洼地,后来由于河流的改道和冲积作用才逐渐形成的。因此,本文所要探讨的灌田就是指这个交通比较方便而且平坦的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