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两岸客家民居大灶空间的文化内涵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陈瑛殉

来源:

摘要:

两岸客家民居大灶空间的文化内涵

 

陈瑛殉

 

一、前

 

妇女不像家庭中的男性成员那样可以拥有土地、金钱或者其他形式的财富。传统男主外、女主内的劳务分工模式使女性在性别区分强化的经济活动中,相形之下立于弱势地位。这种经济概念是高度性别化的,以女性主义解释经济行为内涵的动机来说,男性的经济活动被视为“工作”,而女性从事的经济活动则被当成是“辅助”行为。

当女性协助家庭男性成员得以顺利进行经济活动的时候,她们被回馈的酬劳是爱情、亲情,并非实质的金钱报酬。所以,女性家务工作并没有列人国民生产总值记录之中。传统民间社会对于女性形象的塑造,在理想与现实间摆荡。

大部分的妇女任务受重视的程度远不如男性,就算是可以贴补家计的针线活、纺织、蓄养鸡鸭等这些可以获得金钱的经济行为,可以得到的社会资源很少,反过来决定妇女的经济活动种类很受限制。因为无法购置较为昂贵的设备或资源,所以,女红这类使用工具简便又便宜,还可以不定时工作,兼顾照料小孩与煮饭。吃与住在文化发展里蕴含极大的社会意义,灶间不只是为家人料理三餐的生活空间,也成女性兼顾生活与生产的场所,工具简便的女红,就成为女性可以随时着手的最佳工作。20048月, 笔者到闽西宁化农村调查,访谈对象为张老太太,年纪有73岁,在访谈的当头,她手上女红工作不曾中断,她的工作场所便是厨房大灶前面餐桌旁的长条凳。

由某些角度来看,两性分工的安排也是一种互补作用。农业社会土地所有制以男性为主,使得男性能够控制财产所有权,成为社会政治权力基础。他们制定复杂的法律和社会结构规范,来确定如何拥有、管理及分配各种资源。客家女性谨守“女主中馈”原则,使得厨房里、大灶边,成为女性消磨最多时间的地方。这里头的灶神信仰、祭祀仪式皆由女性操办,也代表着某种女性小传统文化在祭祀活动中默默地进行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