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第四章 苗瑶语族的迁人与赣闽粤
边的民族新格局
在赣闽粤边的区域开发与社会变迁过程中,除了北方汉人的南迁及其与当地土著民族的融合这一中心线索之外,六朝至唐宋之际苗瑶语族的迁人,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本章将结合新近民族史研究的有关成果,①就苗瑶语族的源流、向赣闽粤边的迁移及其影响等问题加以讨论。
一、苗瑶语族溯源
所谓苗瑶语族,是用来指在语言的系谱中属于苗瑶语的苗族、瑶族和舍族这三个民族的一种泛称。从现代的民族属别来看,今天的苗族、瑶族和舍族都是独立的民族,但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三个民族却都有着共同的渊源。民族史学界一般都认为,这三个民族都是由汉、晋时期的“长沙、五溪蛮”分化而来的,而其更早的源流则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三苗部落。
据有关文献记载,从很早的时代开始,在长江中游一带,就生活着一支被称作为“三苗”的群体。“三苗”之“三”,恰如“七闽”之“七”、“九黎”之“九”或“百越”之“百”,意味着他们族类纷繁、部落众多。《战国策·魏策》记吴起之言曰:“三苗之居,左有彭鑫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吴起乃战国初期人,那时的彭鑫就是今天的都阳湖,那时的洞庭也就是今天的洞庭湖。按照吴起的说法,江汉一带正是三苗部落的腹地。
其实,战国初期生活在彭鑫、洞庭一带的三苗部落,其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更为久远的时期。有学者在研究了近年来长江流域的考古材料之后认为,“考古学的最新成就一再揭示出:长江流域同黄河流域一样,也是中国远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到原始社会晚期,沿长江流域大体分别形成古巴人、古苗蛮人和古吴越人的先驱者的文化群体。……苗蛮部落集团及其文化是中国原始社会晚期地处南方江汉地区的一个庞大的氏族部落群或人们共同体。”①著名的崛家岭文化(在湖北京山)的创造者,就是古三苗部落的先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