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第五章 宋代赣闽粤边的地域
社会与文化
自六朝以来持续不断的苗瑶语族的迁人,以及唐中期以降赣中、赣北地区的人口南迁,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赣南、闽西和粤东北这三个地区长期以来相互悬隔的状况,但是却并没有从根本上把赣闽粤边变成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或同质性的社会文化单元。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赣南、闽西和粤东北从三个独立的地理空间,最终演变成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或同质性的社会文化单元,需要具备三个条件。首先,区域内部相当的人口规模;其次,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区域开发程度;再次,随人口增长和区域开发加快而来的区域间的内在联系。在这三个条件中,人口的要素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条件。本章的重点即在于通过对两宋时期赣南、闽西和粤东北地区人口增长、区域开发等问题的讨论,来揭示赣闽粤边地域社会与文化的发展过程。
一、北宋时期的赣闽粤边
五代十国时期,赣南、闽西和粤东北分属于不同的政治势力。北宋建立后,赣闽粤边成为宋帝国属下的地方行政区域。北宋初年,赣南全境分1州(虔州)H县(赣、虔化、信丰、零都、瑞金、石城、安远、大庚、上犹、南康、龙南)。太平兴国年间(叨6一.,阱),赣南境内主客户合计85146,①如果以每户5口计,①总人口已超过42万,比唐代天宝年间的最高峰值尚多出巧万人。随着人口的增长,赣南境内的县级行政建置也在不断增加。太平兴国七年(蛇2),以原赣县澈江镇的7个乡为基础,再益以庐陵、太和两县的部分地区,设兴国县。同年,又将零都县的九洲镇析出,立会昌县。赣南境内的县级建置也由此增加到13个。淳化元年(990),以大庚、南康、上犹3县另置南安军(治今大余县)。至此,赣南境内形成了一北一南两个州(军)级行政中佩合。元丰年间(1078一1084),赣南境内的虔州和南安军主客户合计133929户。②以每户5口计,总人口已接近67万,与北宋初年相:
比,户数和口数分别增长巧7.3%和159.5%。从太平兴国至元丰年间,已有近百年的时差。这样的增长速度,大体上属于自然增长的, 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