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大槐树下
寻觅客家人走过的路,不能不来到大槐树。
大槐树在山西洪洞县北贾村,是中国历史上大移民的主要集散地之一。千百年来,中国民间流传这么一句谚语: “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
自西晋“八王之乱”后,中原战乱灾荒不绝,大批汉人陆续南下。及至元末,兵祸天灾使得中原和江淮百姓颠沛流离,死于战乱和饥饿者十有八九。到了明洪武永乐年间,为恢复河北、河南和江淮经济,官府在洪洞广济寺设局招收山西居民,将其迁移到冀、豫、鲁、苏、皖一带,以促进这一地区的生产力发展。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对中国人口地理格局和社会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大槐树,洪洞北贾村广济寺内的一颗古槐。理语云: “山西有棵大槐树,把天摩得格支支”。大槐树高大繁茂,荫庇数亩。移民们在古槐树下集散,临行折槐为记,依依惜别。如今原树无存,二代也已老死,但还保留原形,树干非常粗大。现今在二代古槐的根系上长出第三代槐树,足有碗口粗。广济寺虽然也废了,但寺中的铜塔犹存。塔前碑亭中矗立一个大石碑,正面刻着“古大槐树处”,背面碑文记述了明洪武二年(1369年), 九年(1376年), 二十二年( 1389年)及永乐年I旬(1403年—1424年)多次移民的情况。据《明实录》、 《日知录》等古文献记载,1368年,朱元璋统一全国,结束了元末的混乱局面。但是,灾区百姓多死亡和逃亡,土地荒芜,官府钱粮无处征收。定都南京后,实行“移民屯田”政策,恢复农业生产。从洪武到永乐年间,朝廷十几次下昭移山西百姓几十万人充实到河北、河南、山东、江苏、安徽等省。由于洪洞大槐树是移民的集散地,故官府派员在大槐树下广济寺设立移民局,办理迁移手续。移民在此中转暂住一时,待到新的地方安家落户后,均不提各自原籍,只说自己是从“大槐树下来的”,南迁的汉人则亦称自己是“大槐树下人。”
如今,广济寺无存,大槐树也只能看到它的第3代槐树,但寻觅历史的足迹,大槐树下千百万汉人迁移的身影仿佛依稀可见。当地的老者告诉我们,在明代洪武至永乐年间,大槐树旁有一长30几米,高4米多的土墙。移民们临行时,怀着对故土的依恋,都要在墙上刻字为记,刻上他们姓氏,家族离开大槐树的时间, 而后踏上迁移的旅途。他们其中的一部分往南,过长江,往都阳,沿赣江而上,在赣南和闽西这块相对平静的土地上艰辛创业,建设新的家园。大槐树啊!六百多年过去了,历史不会忘记,您包含了多少客家先民的血泪和辛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