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古镇宗祠
长汀河田有条客家宗祠一条街,她因客家人的后裔在这里可以找到自己姓氏的宗祠而扬名海内外。
河田是个历史文化名镇,位于汀州城南21公里处,客家母亲河—汀江从她身边款款流过。新石器时代,河田是福建文明的发祥地,为古越族的摇篮。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汀州置州,河田名为青泰里。宋代易名柳村。近百年来,河田水患不绝,加上其它因素,水土流失严重,河与田相连,故名为河田。
唐中叶以来,特别是唐末黄巢农民起义后,不少中州士女陆续迁至河田这个被四周群山环抱的盆地开基创业。当时,迁人河田垦荒的姓氏有28个,宋代迁人的姓氏有35个。主要有王、刘、李、俞、丘、郑、陈、上官、叶、赖、廖、韩、余、黄、钟、罗、卢、范、吴、林、谢、罗等姓,其中以李、俞、丘、郑、上官五氏繁衍最快,到清末每姓均已达万人。他们的先祖从举家举族迁离中原的第一天起,便盼望有朝一日重返故土。然而.无情的战火和灾荒,驱使他们客途为家,越迁徙离故土越远,最终定居河田,反客为主。等到自己要辞世了, 只好把重返故园的遗愿托付给儿子来完成。儿子又托付给孙子,孙子再托付给曾孙子,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月圆月缺,一晃已千年!后代们有了自己的新家园,成了地道的南方人,再也不可能返回祖先的故乡了。为了缅怀祖祖辈辈的先人,寄托后人的哀思,子孙们在结庐的地方择块风水宝地,建祠盖庙,祭祀英灵。各氏后人在一条古老而又狭长的街道上,相继兴建了36个不同姓氏的祠庙,把绵延几百年上千年的家族史都浓缩在一块黑色的祖宗牌上。逢年过节,全族各房各户男丁,按辈份从大到小,朝牌跪拜—这是生与死、短暂与永恒之间的对视,是现实与历史之间的沟通。一次祭祀,一次对视,一次沟通,香火不断, “根系”不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