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第四章 走向世界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大马客家

 

寻觅客家人走出山门,走向海洋,迁移东南亚的足迹,我们不能不来到美丽的国家—马来西亚。马来西亚是勤劳勇敢的客家人在海外的主要聚居地之一。

马来西亚美丽富饶,四季如夏,它由马来半岛南部的马来亚、加里曼丹岛北部的沙捞越和沙巴三个部分组成,面积32.9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270万人。其中30%是迁移的华人和华侨,在众多的华人中,客家人约占150万。

客家人来到马来西亚,建起新的家园,最早始于明朝。到了清朝初年,特别是乾隆年间,移殖的客家人越来越多,遍布马来亚、沙捞越和沙巴。为了生活,为了发展,大部分客家人早期主要从事于垦辟、采矿。从事垦殖、种植热带作物的客家人主要集中在加里曼丹岛上的沙捞越和沙巴。据考证,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后的洪姓族人来到沙巴的山打根拓荒。1881年英属北婆罗洲渣打公司开始统治沙巴,这时期客家人六次迁人沙巴。为了开发沙巴,1882年英国渣打公司三次到香港招募移民前来垦殖,所招的华工全是客家人。第一批招96人,第二批招300余人,第三批招700多人。这三批客家人均来自广东的五华、龙川、紫金、河源、东莞、宝安、清远、花县等客家县。大批客家人抵达沙巴后,先后在古达、山打根、吧巴、保佛、亚庇、下南南、孟家达、打里卜等地垦荒,种植谷物、蔬菜、水果、咖啡、椰子、树胶等热带作物。沙巴的客家人多为农耕者,到上个世纪90年代都没有太大的改变。由于沙巴全州的客家人众多,加上移民的历史悠久,客家话在沙巴已成为旅居华人之间的“共同语言”,其他方言族群都会讲客家话,走在沙巴州首府亚庇的大街上俨然生活在广东梅州客家人的语言环境中。正是沙巴流淌着浓郁的客家文化与风情,1990年沙巴客属总会成功举办了世界客属第13次恳亲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