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朝圣汀江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客家首府—汀州。
“客家母亲”塑像耸立在穿城而过的客家母亲河—汀江畔。她身背孩子,头戴着随风飘逸的凉笠,显得那么端庄,那么慈祥。她那深沉的目光,仿佛在迎接远游归来的儿女。
一处乡音起,两地相思同。在全国政协委员、南源永芳集团公司董事长姚美良先生生前倡导并发起下,世界各地的客家人从1995年至2005年在汀州和宁化石壁连续举行了十一次世界客属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和公祭客家公祠大典,让血脉相连的客家儿女年年相聚,共叙乡情。每一次公祭大典都让人们深深地体会到客家人隔山隔海不隔心的血乳之情以及为振兴中华、实现祖国统一的赤子之心。此时,让我们去追忆世界客属第十一次公祭大典,体验四海客家一家亲的浓浓亲情吧。
2005年11月22日,世界客属第十一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在汀州客家母亲园隆重举行。当天晚上,汀州古城火树银花,五彩缤纷。汀江两岸,147盏客家百姓灯笼高挂在唐代古城墙上,在各式各样的灯光辉映下犹如一条红色的巨龙伸向前方。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印度尼西亚、日本、毛里求斯、法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2600多客家儿女来到汀州,回到母亲怀抱,13万居住在客家母亲河两岸的客家乡亲云集古城,共襄盛举。366份贺电、贺信从全球五大洲的客家社团组织飞到汀州,以示庆贺。
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的主场地—客家母亲园,是人的海洋、彩灯的海洋、鲜花的海洋。客家母亲园的中央,屹立着3米高的“客家母亲”塑像,塑像后边用汉白大理石镶砌成的巨大屏风上刻着“情系母亲河”五个金灿灿的大字。由文官、武官、渔夫、樵夫、农夫、读书人、提灯笼侍女以及长号、彩蟠、宝伞、大鼓、大拔组成的公祭仪仗队伍在两个大红灯笼、四面“肃静”、 “回避”牌的前导下,护送由四人手牵的大祭旗缓缓进入客家母亲园,整齐地排列在“客家母亲”塑像的前方和两侧。供桌上摆放着猪、鸡、鱼等象征丰衣足食,五谷丰登的贡品。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属团体祭祖团在团长的带领下,面对“客家母亲”塑像而整齐地肃立着。一切都显得那么热烈,那么庄重,那么吉祥。晚7时18分,世界客属第十一次公祭客家母亲河大典开始。这是让近亿世界各地儿女为之激动、为之振奋、为之欢呼的时刻。当公祭大典主持人宣布主祭人、陪祭人就位后,象征着客家母亲河沿江两岸18个市、县兴旺发达的18响地铣齐鸣,象征着世界五大洲客家后裔情系母亲河的五万响炮在五个点同时点燃。在绘有世界客属总会会旗图案的巨大的黄色祭旗上,主祭人姚森良先生和各位陪祭人、各海外祭祖团的团长、副团长、各客家乡亲代表竟相签字。随后,又簇拥着祭旗,庄重而又虔诚地把祭旗徐徐升挂在高高的旗杆上。金黄色的祭旗上,双龙托起“世客”地球,展示龙的传人遍天下,龙的传人为世界文明建功创业。望着在夜空中随风飘扬的祭旗,多少海内外客家儿女顿时为之流下了热泪。这是民族团结的旗帜,这是连结情谊的旗帜!此清此景,大家深深地感到了中华民族的巨大凝聚力,再次体会到中华民族文化及其一脉相承并发展了的客家文化的博大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