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才溪建筑工程公司在前进
王瑞溪
位于上杭县西北部的才溪镇,素有“三千榔头八百斧”美称,建筑业历史悠久。1998年才溪建筑工程公司被评为国家二级建筑企业。
根据考古调查,才溪,石器时代就有原始人类居住。据姓氏谱碟与野史传说,到了宋代,有一户刘姓人家,在源坑里居住。一天,有一位山西太原姓王的地理先生,从长汀坐船到了才溪三潭头,因三潭风景秀丽被吸引下船,后因夜幕将降临无处投宿,见溪中有菜叶漂下,便溯水而上,觅得刘家借宿,从此便熟悉起来了,日后并与刘家联姻,在源坑里出口处搭棚居住,老屋名叫太原堂(今“才溪宾馆”旧址),把此地称为菜溪。由于这里有丰富的木材资源,不久又改名为柴溪。许多男人农闲时出门从事泥匠、木匠,建筑业成为主要副业。历代能工巧匠在闽粤赣边境搞建筑,因建筑质量好、技术高、设计新颖而颇有名气,此地又被人们称为“才子之乡”。才溪是由菜溪、柴溪演变来的。
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从1929年到1933年冬,才溪有3140多人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占青壮年男子的80%以上,他们中80%是泥匠木匠出身。闻名全国的“九军十八师”大多是泥木工出身。50年代以前,才溪的泥匠、木匠都是三三两两自愿结合外出搞建筑,没有建筑社或公司之类的组织。大的建筑项目无法承建,只能盖些民房土楼而已。为了加快发展建筑业,把才溪的能工巧匠组织起来,打出省内外,1964年3月成立了“才溪建筑社,成为闽西农村第一个建筑社,属于社办集体企业。当时有65个泥木匠参加,建筑社主任是泥工出身的雷庆修。该建筑社坚持以质量、信誉取胜,二年后逐渐闻名闽西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