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从族谱中寻觅上杭点滴
台湾 曾嘉治
据1993年(上杭县志)记载,唐大历四年(769年)在今永定湖餐置上杭场,宋淳化五年(994年)升场为县,此为上杭置县之始,属汀州府辖,此时人口仍多为闽越各族群。然则何时从宁化石壁各姓客家族裔徙居上杭呢?今从曾氏的族谱所载与历史对照,约略能推出年代区间。
欲谈客家人大量迁入上杭的时间,得先简要论及当时战乱的
历史背景。散居在松花江以北的生女真部落,于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完颜阿骨称帝,建国号金以降,至1127年北宋亡为止,宋金战事连年不断,1125年更大举侵宋,靖康二年(1127年),金破京城洋京,尽掳徽宗,钦宗二帝及宗亲、大臣等3千余人,南京(今之河南商邱)以北遍地战火,因此大批族群逃难南迁,靖康之耻时,十几万人同时千里日夜南奔,经石壁挤进宁化先行安定,一息犹喘,蒙古兴起,1234年金亡后,南宋又无一日安宁。石壁一再涌入逃难人潮,也一再逃离宁化寻觅安居处,上杭境内群山绵延,丘陵起伏,河流交错,恰是避兵灾求安居最佳之地。
庐丰扶洋(古称湖洋)曾氏族谱所载及口传,丘、蓝、曾氏姻亲关系同时南迁上杭(曾、丘徙由宁化,蓝徙长汀),与各姓先落脚城关之岗背街(今改名人民路),各姓祖宗祠堂一字建成此街上(如同广东南雄市珠现巷祠堂),与县衙同列,曾氏移上杭共五大房,一房先落居紫金山(此房部分回江西,部分移广东始兴县,余留本地),102 上杭客家 黄金水段随后一路寻觅居地,最小的迁居上坊,三及二房定居大姑(今之太古),最后大房入居山中湖洋岗背,此时才算安家避乱,各姓亦然,如蓝氏人山先居,部分丘氏沿徒留居,佩、为曾氏,再为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