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人物纪事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地学界“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温联星

 

张强福、范波、华杰

 

“我要向真正的诺贝尔奖冲击!”昨晚,上杭籍旅美博士温联星在纽约他的办公室接受记者电子邮件采访时如是说。温联星刚刚获得被称为世界地学界“诺贝尔奖”的jamesB.Macelwane奖,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中国人。

设立于1961年的jamesB.Macelwane奖被称为世界地学界的“诺贝尔奖”,是美国地球物理学会颁给地球物理学领域(包括地球化学)中青年科学家(36岁以下)的最有声望的奖项,每年最多颁发3个。在过去的41年中共有95位地球物理学家和地球化学家获此殊荣。温联星是获得此奖的第一个中国人。

今年35岁的温联星出生于上杭县旧县乡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 983年从上杭一中以全县理科总分第一的优异成绩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地球物理学院,19881993年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学习和工作。1 998年获得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后,在华盛顿卡内基学院地磁学系担任研究员。2000年起,温联星任教于纽约大学石溪分校。

作为一名观测地震学和地球动力学的研究人员,温联星采用跨学科研究方法,用地震波来探测地球内部结构,进一步了解地球内部的结构、运动和成分。运用地震学、地球动力学和矿物物理学的研究成果,他建立了地球内部运动过程中地球大陆漂移、地表上升和火山运动的地球动力学模型。在过去10年中,温联星阐明新的理论方法以及将它们应用于新的地震观测,导致了地震学领域内一些最基础和令人激动的发现。他的工作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对地慢、地核以及核慢边界的结构和动力学过程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