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专论 史探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弘扬客家文化促进精神文明建设

 

温文标

 

客家文化是中华文化的支系,它源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客家人在辗转南迁的过程中,吸纳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文化,而溶汇成博大精深和特色鲜明的客家文化。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客家文化在历史上曾经为客家地区的经济和社会文化事业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该继续弘扬客家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一、弘扬客家文化,培育爱国爱乡精神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质,是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一种巨大精神力量。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个历史范畴,在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日本历史学家山口县造在其所著的《客家与中国革命》一书中指出:“客家是中国最优秀的民系,他们原有一种自信与自傲之气质,使其能在北方胡骑之下,迁到南方。因此,他们的爱国心,比任何一族为强,是永远不会被人征服的。”在客家民系的发展史上有许许多多感人至深的爱国爱乡故事。如,南宋末年,被上杭江氏尊为始祖的江万顷与长子江铎在元兵攻破江西饶州城后被俘,不肯投降,父子同时殉国,被人称为“父成仁,子取义,一门忠孝世间无。”又如,上杭捻田镇官田村的李鲁,他生于明末,考取举人后不愿为官,但当清军的铁蹄蹂蹄中原大地时,却在太拔福员山筑寨聚集乡民,屯田教战,向南明朝廷献抗敌之策,组织义军反清复明,清军攻占上杭县城后,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椎心痛哭气绝而亡。他们都有爱国爱民,反对异族压迫,保守忠于国家的气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