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文献研究

诗画之乡 创建日期:    字体显示:  

主要责任者: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

摘要:

“嫉俗语多愤,忧国心难忘”

—评《丘荷公诗文选》

 

温祖荫

 

荷公名馥(18741950),民国后更馥为复,字果园,别号荷生。公者,里人尊称也。他生活于清末至民国期间,系前清举人,“南社”诗人,梅州嘉应大学教授,全国参议员。他一生拳拳,优国忧民,热心乡梓,创办学校,编撰志书,著作等身。其著述虽未镌刻出版,但以手抄本形式流传下来,保存完好(藏于福建师大图书馆)。近年其裔孙丘其宪研究员,择其精要,羞编为《丘荷公诗文选》出版。披阅几过,得益颇多,感受至深,十分崇拜先生的学识、为人。

《丘荷公诗文选》按其内容,可归纳为六类。

一、抨击专制,主张共和。

荷公生活于中国历史变革时期,处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伟大胜利又转为失败时代。1898年,戊戌维新变法的失败,使广大仁人志土认识到不推翻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就不可能挽救中国危亡的命运;而建立民主共和体制,才能适应世界潮流发展的趋势。荷公对中国几千年来封建专制制度极为不满。他在《读史》一诗中曰:“可知专制政,民久思脱绥”,“吾悲千载下,专师秦始皇”。

在荷公思想上,对他有重大影响的有两件事。一是他参加革命文学团体“南社”。该社成立于1909年,发起人为陈去病、柳亚子等人,社名有“操南音不忘本”之义。他们树起了反清革命的旗帜,写作了许多具有鲜明政治色彩的诗歌。荷公在寄“南社”友人曹耐公诗中回忆说:“忆昔纪年初,同登傀儡场;满地皆疮疾,当道多豺狼;环视民疾苦,隐痛背刺芒;锐志谋兴革,建议关梓桑。”真实地写出了当时他们同声相应,同气相求,锐志改革的情景。二是他和台湾爱国人士丘逢甲的结交。荷公在26岁时认识逢甲,后成为同宗好友,同游、同宿、同唱和。他十分崇敬逢甲爱国言行,称之为“天生伟人为民国,民国成立完天职;集梁公才与公德,万古不灭视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