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张鸿样
来源: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
摘要: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 长汀定光古佛与三太祖师信仰
长汀定光古佛与三太祖师信仰
张鸿样
一、长汀在定光信仰中所处的地位及作用
定光信仰在长汀有千余年的历史,自定光从江西进入长汀辖地
南安岩后,其神话传说就己经在长汀传播。定光被延请到汀州城后,
更是加剧了定光在长汀百姓中的神僧地位。《临汀志》载:“定光,
泉州人,姓郑名自严。乾德二年(964年),驻锡武平南安岩。淳化
二年(991年),别立草庵居之。景德初(1004年),迁南康郡盘古
山。祥符四年(10n年),汀守赵遂良即州宅创后庵延师。至八年
(1015年)终于旧岩。”①以上短短的文字,就清楚地交代了定光
古佛的生平。这是较早记载定光古佛生平的志书,《临汀志》成书于
南宋开庆元年(1259年),距定光圆寂仅140余年。定光卓锡武平
南安岩时(即964年),武平是隶属于长汀县的一个镇,30年之后
(即994年)武平才升为县,“唐置汀州后,以本州西南地为南安、
①宋《临汀志》“仙佛”篇,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n月第1版。
武平二镇,隶长汀。”武平“宋淳化五年,升为县。”①所以在定光驻
锡南安岩后的30年间,定光的活动范围均属长汀县境内。样盆四年
(1011年),汀州太守赵遂良在汀衙后建庵延请定光来到汀州城内,
便于随时请教。作为当时的高僧大师,由州官延请驻汀,其在汀州城
内产生的影响就可想而知了。宋淳化八年(10巧年)定光圆寂于南
安岩均庆禅院。淳熙年间,汀州郡守吕翼之迎奉均庆院定光真身于州
治后庵,以便祈祷。嘉熙年间,南安均庆禅院焚于劫火,汀州百姓奉
迎御书及定光衣钵到汀州城内安奉。汀州百姓有感于定光的神威,纷
纷要求为安奉定光古佛的庵庙赐额,“嘉熙四年(1240年),州人士
列状于郡,乞申奏赐州后庵额。有旨,赐额曰‘定光院’”②‘“定光
院”成为闽西第一座正式以定光名命的寺院,也是府州一级斤嘴的最
早的定光寺院。定光院位于汀州府衙之后正北,现为长汀县城中心地
带。定光院历代均有修葺,香火十分旺盛,可惜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
初,长汀县为兴建人民电影院而被拆除。
汀州是著名的客家首府,置州于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是
古代闽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定光寺作为州府创建的寺庙,为
闽西客家地区定光寺庙的普及和定光信仰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
作用。汀州府城(今长汀县城)的定光寺,每逢正月初六定光坐化
日, 前来拜渴的信众人山人海。《临汀志》记载:“每岁正月六日乃
定光坐化之晨,四方敬信辐揍,名香宝炬,蟠盖庄严,难以数计,
①见清《汀州府志》卷之二,建置。方志出版社出版,2004年3月第l版。
②见《临汀志》“寺观”篇。
虽隘巷亦成关市,可见人心之阪向云。”①汀州城内还有每年一度
的农历九月十四日定光、伏虎庙会,闽、粤、赣边三省十多县近十
万信众云集汀州府城参加盛大的庙会②。庙会中有迎送定光、伏虎佛
像的仪式以及隆重的祭拜活动,以定光有关的民俗活动以汀州府城
为中心进行演习和传播,辐射到周边的县乡,因此汀州府城作为客
家地区的都市,在传播定光信仰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从人类的进步史来看,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从愚昧逐步走向文明,
能够不断地发展兴旺,不断完善,各种时尚风潮能流行和传播开来,
都是依赖了都市的强大推动力。“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的精
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⑧汀州作为客家首府,各种
的庙会及民间信仰以汀州都市为中心,使周边县乡的民俗民风以都
市为平台得已充分交流,客家首府成为闽西地区风俗演进发展的策
源地。定光信仰之所以能够在闽西客家地区大量传播普及以至成为
客家民间信仰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某种意义上来说应归功于汀州都
市的强大推动力,毫无疑问,汀州府城是闽西客家地区定光信仰的
策源地和信仰中心。
二、定光信仰在长汀的传播和影响
定光的传说故事在长汀民间流传很久,广为人知。据说定光在
①见《临汀志》“寺观”篇之“定光院,’o
②农历九月十四日的定光、伏虎庙会延续至今,现在以经贸交流为主。
③引自《列宁全集》第十九卷,第262一263页。
世时就己经有他的神性传说了,他初到南安岩设道场时,在他卓锡
的洞旁,“大蟒前蟠,猛虎旁晚,良久,皆俯伏而去。’,①
当地百姓已经将他视为神僧了。汀州郡守赵遂良延师定光到汀
州府城后,汀州百姓对这位和尚更是视为神明。长汀关于定光的传
说,归纳起来以为民除害、慈悲为怀、惩恶扬善、造福于民为主要
内容,展现了定光神性英雄的一面。
一是除蛟伏虎,为民除害。相传汀州郡守延请定光到汀州城后,
定光听说城内汀江龙潭有孽龙危害百姓,定光投褐障中,孽龙便销
声匿迹了。当初定光在南安岩设道场时,当地百姓的牧牛被老虎伤
害,定光闻讯后,在牛被虎伤害的地方立了一块牌写上褐语,第二
天天亮,村民来报,猛虎已毙于途中了。
二是疏渠筑阪,造福于民。长汀流传了许多定光引水灌田的惠
民故事。在汀城东郊十里铺,流传定光用神力筑起了汀江拦河坝,
使汀江水灌入农田,十里铺村民得已五谷丰收的故事。在长汀南郊
陈坊村,流传着定光用神力凿穿石壁引来泉水解救早田的故事。至
今上述地方的“定光阪”、“和尚圳”、“和尚田”等胜迹尚存,更加
有力的佐证和辅助定光造福于民传说的推广。
三是神通广大,戏弄权贵。相传宋真宗有一天宴请全国的高僧,
僧人们都不敢入席就坐,唯独定光大大方方坐在皇帝对面。宋真宗
甚是惊讶,便问:“大师从何而来?几时起行?”定光答:“今早从
汀州来。”宗真宗不信,便问:“汀州太守是何人?”定光答:“胡咸
秩”。宋真宗将信将疑,宴毕,宋真宗将一包斋饭请定光带给胡咸秩。
①见宋《临汀志》“仙佛”篇。
定光当天回到汀州还未中午。胡咸秩十分.惊诧,马上上表谢皇上赐
斋饭大恩。宋真宗接到表后,始信定光非等闲之辈,称之为“现世
佛”。除此之外,长汀还流传了许多定光弄戏财主的传说故事。如《祈
火草》、《母猪没糟吃》等。
四是慈悲为怀,救苦救难。在长汀流传甚广的故事《紫地湖》,
讲的是定光听说财主岳百万十分心黑,决定惩治他。于是他化装成
穷汉到岳百万家当长工,尝尽了财主家种种的折磨,但定光施展神
力,用常人难以达到办法戏弄财主。财主家有个受苦的烧火丫头,
定光决定解救她。在岳百万豪宅即将沉入紫地湖的瞬间,一只狗将
丫头带出豪门,得己逃生。
在长汀流传的定光故事从侧面反映了两个历史真实:一是定光
在世时就为百姓做过一些好事,是个聪明、善良、热情的和尚,因
而受到群众的爱戴,“民依赖之,甚于慈父。”①二是定光和尚在世
时就已经将他传为神和尚了,如猛虎、蟒蛇见他“皆俯伏而去”,能
够写褐除蛟除虎等等,把定光传得神乎其神。定光去世后,其神话
传说更是越传越广,特别是长汀有关定光的传说故事,大多有实际
的地点及遗迹,这些被附会为定光神力的遗迹如“定光阪”、“和尚
圳”至今仍是农田水利设施,仍在发挥着作用。其救丫头的“紫地
湖”以及“和尚田”等等也都至今犹存,这些善良的附会,使定光
的传说历久不衰。
三、定光古佛与三太祖师信仰
①见《临汀志》“仙佛”篇。
1、三太祖师的涵义
三太祖师信仰是长汀民间最普遍的信仰,供奉三太祖师的庙宇
遍布长汀城乡。何谓三太祖师?长汀三太祖师是定光、伏虎、观音
的合称,供奉时将三尊佛像并列同时祭祀。长汀的信众都将三太祖
师视为一个整体,若有人问:“庙内供奉什么神明?”答曰:“三太
祖师”。都不再分别称呼每一尊佛像的名称.将这三尊佛像并称为三
太祖师,是长汀独特的信仰个例,绝无仅有的。
长汀百姓历史上习惯于将定光、伏虎并列祭祀。伏虎古佛的故
事在长汀流传很广,相传伏虎姓叶,法名惠宽,汀州宁化人。他与
定光相似,也是一位和尚,南唐时,在长汀开元寺出家,成为得道
和尚。伏虎在汀时,因汀多虎患,百姓惶惶不安,伏虎为民除害,
保一方的平安,汀人将伏虎视为神僧,也因此而得名。伏虎还有施
展法力,解除汀州大早,造福于民的事迹。后伏虎卓锡于长汀童坊
平原山广福院,广福院成为伏虎古佛的祖庙佩定光和伏虎同为和尚
出身,同样是具有超人法力的神僧,施功于民的事迹也大致相同。
定光和伏虎同为宋代人,定光示寂于宋祥符八年(10巧年),伏虎
示寂于宋建隆三年(962年),仅仅相差53年。因此,汀人将定光
和伏虎并列祭祀这是合乎情理的。直至现在,凡是定光诞生日或示
寂日的庙会,一定会顺带将伏虎也请出,并一同游村。同样,凡是
伏虎的庙会,也一定会将定光配祀在旁。但是,长汀是何时因何故
将观音佛加入到定光、伏虎之中,而成为了三太祖师呢?
2、三太祖师的成因
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三太祖师始于明正德元年(1506年),
迄今已有500余年的历史了。相传明弘治十一年(1499年),汀人
钟建成前往连城等地做生意,露宿于石寨山下。入夜,钟见对面的
山头上有三点亮光,十分耀眼。他心中十分奇怪,第二天天亮后他
爬上对面山头想看个究竟,但除了三块石头之外,什么也没有。第
二天晚上,钟又见对面山头上有三点亮光,他心想莫非这是三块神
石。天亮后,他来到三块石头前祷告说:“神石啊神石,莫非你是在
保佑我钟某人,若我生意做得成功,我定当将你们当做佛祖永远供
奉。”日后,钟建成果然生意兴隆,发了大财。他不敢食言,从江西
请来石匠,这位石匠名叫王普点,将这三块石头分别雕刻成定光、
伏虎和观音三尊石佛像。钟建成择吉日将三尊石佛像供奉于长汀县
河田镇与童坊镇交界的赤峰嶂庙内,并对人称这是他请来的三太祖
师,十分灵验,从此三太祖师在长汀开始传播。赤峰嶂寺庙被称为
三太祖师庙,是长汀众多三太祖师庙的祖庙。现存的三尊石像,背
部都刻有如下文字:
青泰里信士钟建成妻曾氏发愿佛像三尊入子赤峰嶂
永远供奉,祈保嗣续早生,夫妻皆老,世代绵长。
正德元年正月吉日
募缘此乡
江西石匠王普点①
以上是较为可信且还有文字记载的三太祖师的成因。当初钟建
成为什么会将观音与定光、伏虎同祀,原因不得而知。但观音信仰
①以上见赖建《长汀三太祖师神明信仰》,载杨彦杰主编《长汀县的宗族、
经济与民俗》, 国际客家学会、海外华人资料研究中心、法国远东学院、香港
2002年6月1日出版。
是长汀最为普遍的信仰,观音庵庙也是长汀最多的庵庙。长汀人不
仅在庙里拜观音,有许多人在家中也供奉观音佛像,每日焚香礼拜。
观音以“大慈大悲、救苦救难”著称,观音还有“送子”的传说。
为求子嗣的妇女,大多去拜观音。钟建成刻在石佛像背面的文字有
“祈保嗣续早生”,说明钟建成夫妻还未育有子女,其求子的意愿已
表露无遗。如此看来,钟某人将观音与当时长汀最负盛名的神明定
光、伏虎并祀,也就顺理成章了。500余年来,三太祖师信仰普及
到长汀城乡,祀奉三太祖师的庙宇遍及城乡各地.现根据2002年的
调查,将三太祖师庙宇的分布列表如下:
表1 长打县专祀三太祖师庙宇一览表
┌─┬─┬─┐
│寺庙名称
座落地点
始建年代或重修、重│
│建时间
├┼┼┤
│三太祖师庙
│
汀州镇
始建时代,历代有修│
│赤峰嶂三太祖│
河田镇赤峰嶂
始建明初
│师庙
│永乐寺
河田镇上修坊
清嘉庆
│上栋山寺
河田镇刘源村
1982年
│佛峰寺
河田镇芦竹上黄坑│ 不详
│金峰山寺
古城镇中都村
清代
│天华山寺
铁长乡芦地村
1980年
│云风岩寺
童坊镇揭郑村
不详
│茹莲嶂寺
童坊镇马罗村
不详
│天凤山寺
策武乡李田村
1943年
└┴┴┘
┌─┬─┬─┐
│寺庙名称
座落地点
始建年代或重修、│
│重建时间
├┼┼┤
│白云庵
大同镇师福村
1984年
│涂坊、赖坊祖祠│ 涂坊镇涂坊村、赖坊村│ 不详
│仙师宫
南山镇官坊村
明代
│桃舍庵
南山镇塘背村
明代
│武官寺
│
南山镇官坊村
1563年
│永福寺
南山镇塘背村
1545年
│禅元寺
南山镇中复村
1638年
│云仙寺
南山镇塘背村
元代
│福禄寺
新桥镇罗坑村
1923年
│罗姓祠堂
溜田镇寨头村
不详
│岭背庵
四都镇红都村
不详
└┴┴┘
表2 长汀县非专祀但供奉有三太祖师的庙宇一览表
─┬│寺庙名称│ 座落地点
始建年代或重修、重│
│建时间
┼│高福寺
河田镇窑下村│ 1981年
│新莲寺
河田镇中街村│ 不详
│长龙岩寺│ 河田镇余地村│ 不详
│兰佛寺
河田镇伯湖村│ 1991年
┴
┌─┬─┬─┐
│寺庙名称│ 座落地点
始建年代或重修、重│
│建时间
├┼┼┤
│驴子岭寺│ 河田镇潘屋村
不详
│东坑寺
河田镇马坑村
不详
│善庆庵
河田镇蔡坊村
1979年
│回龙寺
│
河田镇下修坊村│ 1981年
│佛音寺
河田镇红中村
1979年
│灵感寺
河田镇飞子崖
1986年
│万龙庵
古城镇元口村
1978年
│梅花亲寺│ 古城镇青山村
不详
│中华山寺│ 古城镇井头村
不详
│大山坪寺│ 古城镇梁坑村
不详
│金龙山寺│ 铁长乡铁长村
不详
│天龙庙
铁长乡洋坊村
不详
│八宝山寺│ 庵杰乡黄坑村
1936年
│龙门寺
庵杰乡涵前村
1969年
│佛光寺
馆前镇洋陈村
清光绪
│净慈寺
馆前镇马坪村
清光绪
│广修寺
羊枯乡龙华山
明代
│金龙寺
童坊镇林田村
清宣统
│龙溪寺
童坊镇红明村
清代
│福田庵
策武乡车头村
不详
│德福庵
策武乡德联村
1945年
└┴┴┘
┌─┬─┬─┐
│寺庙名称
座落地点
始建年代或重修、重│
│建时间
├┼┼┤
│东灵寺
策武乡当坑村
1980年
│东华山寺
策武乡策田村
1980年
│月花庵
大同镇师福村
1975年
│古灵寺
大同镇大埔桐子坑│ 不详
│通济上岩寺│ 大同镇高坑村
1981年
│龙归寺
红山乡山阳村
1985年
│福泉寺
红山乡中坪村
1989年
│兴龙庵
红山乡腊口村
1984年
│东林寺
涂坊镇河甫村
1981年
│普济寺
涂坊镇中华村
1988年
│仙源古庵
涂坊镇溪源村
不详(1989年重建)
│宝山寺
│
南山镇黄家庄村
不详
│锦屏寺
宣成乡寨背村
不详
│中华山寺
宣成乡中舍村
不详
│金凤山寺
宣成乡舍心村
不详
│白莲堂
宣成乡兰溪村
1987年
│佛印寺
新桥镇三坑口村
清道光六年
│净行寺
新桥镇石人村
1935年
│沙篱寺
灌田镇中坊村
不详
│西峰寺
灌田镇下洋村
不详
│丰琳寺
灌田镇丰口村
不详
└┴┴┘
┌─┬─┬─┐
│寺庙名称│ 座落地点
始建年代或重修、重│
│建时间
├┼┼┤
│黄峰寺
灌田镇黄峰山│ 不详
│东峰寺
│
潘田镇大丰村│ 不详
│归龙山寺│ 四都镇红寮村│ 明代
└┴┴┘
注:表1和表2是根据赖建先生2002年调查文章《长汀三太祖
师神明信仰》中的统计表重新列表。
从表l和表2中我们可以知道,在长汀县专祀三太祖师的寺庙
有21处,非专祀三太祖师但庙内同时供奉有三太祖师的寺庙49处,
遍及长汀县全部18个镇,由此可见三太祖师信仰在长汀的广泛影
响。特别是三太祖师中的定光、伏虎的活动地点都以长汀为主,作
为地方神明更是与长汀百姓社会生活息息相关。
四、定光信仰与客家民俗
定光古佛的传说己有千余年的历史,三太祖师的形成也有500
余年的历史,漫长的岁月使定光信仰在长汀客家地区造成很大影响。
由于定光信仰在民间长久的存在,有许多与定光有关的宗教活动年
复一年的举办,各地祭祀仪式不断地创新,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
仪式转化为民俗,成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客家民俗,定光信仰成为
孕育客家民俗的重要土壤。
一是朝山、守岁、游神民俗.由于人们深信赤峰嶂三太祖师的
灵验,于是各地就选定吉日去赤峰嶂朝拜三太祖师,形成了朝山这
一独具特色的民俗。如今,朝山大多以村为单位茹声势十分浩大。
在对三太祖师的崇拜中,衍生出为三太祖师守岁的活动。守岁即每
年的农历除夕之夜到赤峰嶂守岁,据说守岁后来年可以交上好运,
所以守岁世代相传,至今依然盛行。所谓游神,就是从赤峰嶂请定
光、伏虎到自己的村内巡游,据说这样可以人畜平安,五谷丰登。
长汀县的河田、策武、童坊、新桥等乡镇的许多村庄都有请定光、
伏虎游神的活动。以上这些活动如今都已经成为极富客家特色的民
俗活动。
二是“翻轿子”、“河中洗菩萨”等民俗娱乐活动。在三太祖师
的庙会活动中,各地用不同的方式来娱神和娱人。例如长汀县南山
镇塘背村的三太祖师庙会,他们将定光、伏虎神像用红布牢牢地绑
在神轿上,由两位青壮年抬着,二人吃喝着使劲翻转着轿子,边走
边翻,村民在旁大喊加油,这一活动己经成为当地每年都举办的迎
神娱乐活动了。又如长汀县三洲乡三洲村每年六月半的三太祖师庙
会,在游神活动结束后,村中青年争抢着将定光、伏虎菩萨抱着跑
到河边,将菩萨奋力扔入河中。青年人也随即跳入河中,当菩萨从
上游飘到下游时(菩萨是木头雕刻的),青年人捞起菩萨又扔到上游
处,如此不断反复,河边挤满了观看的村民。一直持续半个多小时
后,才由妇女们将定光、伏虎菩萨用干布仔细擦拭干净,穿上佛衣,
再送回庙内供奉。这个有趣的活动,年年都举办,成为饶有兴味的
客家民俗。
五、结束语
综观长汀县定光信仰,是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和广泛的生存空间。
一是人民性。定光信仰有极浓的人情味,他符合人们的思想感情,
无论是为民除害、兴修水利、惩治恶人、神通广大等等都是为了满
足客家人积德行善的做人信条。二是地域性。在长汀的定光信仰中,
有许多都紧密地结合了长汀的人文地理,凸现了定光信仰的地方色
彩。三是特殊性。长汀三太祖师的形成,以及三太祖师祭祀中所形
成的种种民俗活动,在江西赣南以及闽西各县的定光信仰中是极其
特殊的现象,显示了定光信仰在流传过程中地方化的变异。
作者:
张鸿祥:男,长汀县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