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胡赛标
来源: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
摘要:定光古佛与客家民间信仰 千年古刹乐真寺
千年古刹乐真寺
胡赛标
尘封的时光,岁月的沧桑,模糊的石碑,历史的谜团,让乐真寺
这座千年古刹一直默默无闻、默默无言。一座看上去普普通通、朴朴
素素的古寺,在几乎村村都有寺庙宫观的著名侨乡实在不是什么稀奇
的事.可是,有一天,走遍龙岩、梅州古寺的台湾南投县长安寺的信
徒,却惊喜地发现了乐真寺一个惊人的密码。于是虔诚的信徒一下激
动地哭了??
乐真寺坐落在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乐真山上。相传,唐代高僧惭
愧祖师潘了拳的徒孙(姓名失考)就在这里筑建简朴的"禅圣寺气
青灯研经,晨钟暮鼓,普渡众生,过着清寂而宁静的生活。香火虽然
寥落,却也淡泊优游。明代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曾氏九世
祖名元公与堂侄十世祖鼎真公及弟子福松、佩真各出家财,在破败崩
记的"禅圣寺"原址上兴建佛寺,更名为"乐真寺",两扇寺大门仍
留刻"禅关""圣域"四字。曾氏族谱有诗赞名元公曰:"生平乐善,
行爱清净;好修佛性,默颂真经"。公元1663年,早年阪依佛门、精
通佛经的潘远德、潘远明、潘远广兄弟三人,云游到乐真寺,专心致
志弘扬佛法,一时香火鼎盛,信众云集。昆仲德高望重,法力无边,
寿享毫童,于1753年先后圆寂于寺,被封为“荫林祖师三圣”,寺内
安奉祖师雕像。因祖师有灵,万民敬仰,名誉一方。
清代嘉庆九年(公元1 804年),太平村十四代裔孙曾愧三公赴台
之日,将荫林二祖师雕像带往台湾,初则安奉鹿谷山凤凰寺,继因迁
居南投县中寮乡中寮村,又将荫林二祖师雕像安奉于中寮村长安寺。
因消灾祈福,神通广大,佛法无边,威灵显赫,香客芸芸,村中历代
视为“村宝”。也许是思乡切切,也许是亲情缝蜷,至1991年离开故
寺89年的荫林二祖师托梦显圣:欲驾返故寺会香。可是原址不明,
中寮村长安寺管委会黄万进主任及曾祈祥等委员,遵祖师之命回大陆
寻根,因没有文字资料记载,走遍龙岩、武平、梅州、大埔等佛山古
寺,历时三载,踏破铁鞋无觅处,怅然而返。1993年,长安寺管理
委员会通过走访老人、查勘族谱,开始向福建省永定县故寺方向寻找,
终于发现永定县下洋镇太平村乐真寺两扇大门刻有“禅关圣域”四字,
与长安寺大门题字“禅关圣域”完全相同,最终确认乐真寺就是荫林
二祖师故里。“禅关圣域”四字成为破解百年谜团的神奇密码。百年
相思,两岸情缘,:二朝姐熟氏羞,戴跪徒激动得哭了??他们于1994
年至19%年农历三月十六日佩三度组团护驾荫林二祖师回乐真寺会
香,两岸共庆大典,信众如缕,络绎不绝,热闹空前。台湾南投县中
寮村长安寺台胞博表虔诚深情奋、贬送荫娜二扭师金身一尊、铜铸玉皇
炉、大神炉、不锈钢烧纸炉及匾额锦旗等。1999年,由台胞三度返
寺捐赠的so多万元善款修筑的太平村至乐真寺水泥路顺利竣工。海
峡两岸的乐真寺与长安寺,成为闽台佛教渊源传承的历史见证,并谱
写了寻根渴祖的美丽佳话。从此,千年古刹更是驰名遐迩,游客如织。
早春三月,来到宁静安谧的乐真寺时,从佛学院毕业不久的禅会
法师(江西人)与管委会曾带纳文书向我讲述了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
故事。但乐真寺还是那样古朴,清新,别致,恬淡,安详,从容??
满山坡的梨花悠闲自在地开了。寺前是一口月牙似的鱼塘,水澈如气,
水绿如玉,水平如镜,锦鳞有的在悠然自得地浮游,有的在三三两两
地隅隅私语,全然不知还有纷繁的人世。水面上弥漫着雾气,升腾着,
缥缈着。鱼塘边上摆满了花盆,有芳菲素雅的海棠,有翠如碧玉的笠
竹??红绿相间,点缀映衬,煞是绮丽。右边那几张石板凳,凉沁沁
的,小巧别致,坐上去舒适惬意!庙后秀气挺拔的松树,高耸云天,
偶然微风光临,哗哗啦啦,嘀嘀答答,令人陶然而醉。从庙前放眼眺
望,四周的青山翠谷都披上了缥缥缈缈的轻雾,更增添了它的幽静,
妩媚和神秘。我的灵魂恍恍惚惚走进了一个人的岑寂而自在的世界。
“佛法经声唤回世间名利客,晨钟暮鼓惊醒苦海梦中人”“乐意念
弥陀不徒在口,真心朝南海何须求远”??乐真寺石柱上一幅幅隽永
蕴藉的禅联流入我的灵魂。回眸间,吟咏时,我恍惚感觉对面的一棵
梨树就是我自己,而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高僧。
作者:
胡赛标:男永定县下洋侨育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