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信仰>>多神的世界

汀州客团结的象征以彰化定光佛庙为例字体显示:      创建日期:

主要责任者:林瑶棋(台湾)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

来源:台湾的定光古佛崇拜

摘要:台湾的定光古佛崇拜  汀州客团结的象征以彰化定光佛庙为例

 

  汀州客团结的象征

  —以彰化定光佛庙为例

  林瑶棋(台湾)

  一、前言

  台湾是一个移垦社会,亦是一个族群大熔炉,三、四百年来任

  何一种族群移民到台湾后,不多久就成为以讲闽南话为主的台湾新

  兴汉人,包括原来住在岛上数千年以上的土著族,及近三、四百年

  移入的漳泉闽南人、莆仙人、福州人、潮汕人、嘉应客、惠州客、

  汀州客、漳州客等。不知有多少个族群,他们都共同生活在这个以

  闽南通用语的岛上,造成有95%以上的人以闽南话为通用语的台湾

  新兴汉人。今天的台湾人,己很少能使用当年祖先在唐山使用的方

  言以及文化,所以台湾确实是族群大溶炉。

  不仅语言的同化性,包括文化也早已融合为单一文化体与单纯

  意识形态,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即是各地方移民而来的地方神明,到

  了台湾之后已不再有神明地域化现象。例如闽南人也拜客家神、客

  家人拜闽南神、漳州人拜泉州神、泉州人拜漳州神、惠安人拜南安

  神、南安人拜同安神??。等等不胜枚举。现在的台湾人很少知道

  祖籍地所拜的是什么神,也因为这种文化融合现象,造成台湾目前

  有一、二万座庙宇,这些庙宇所组成的信仰圈,完全没有族群之分,

  任何族群的人都可以成为任何庙宇的信徒。这些不再分别族群的庙

  宇,即是形成台湾人团结的原动力,唯独定光佛庙是一个例外庙宇,

  他们排除其他族群成为定光佛信徒。也因为有这个特殊性,虽然各

  色各样的庙宇三、四百年来不断的增加,但只有定光佛庙自清代只

  有2座①,即淡水的郸山寺及彰化的定光佛庙,到现在仍然也只有这

  2 座,原因就是它有组成的特殊性。本文以彰化定光佛庙为例,来

  说明它的特殊所在。

  二、彰化定光佛庙沿革

  彰化“定光佛庙”因为正门外被一些商店围住,所以不是一座

  外表很显眼的庙宇,它没有雄伟将观的门面,但它却耸立在彰化火

  车站前的彰化市主要闹区,是彰化市历史悠久、香火鼎盛的庙宇之

  一。目前已被列为三级古迹②。

  据道光版的《彰化县志》记载:“定光佛庙在县治西北,乾隆

  26年永定县士民纠金公建”。由这一段古书记载,知道这座古庙始

  建于清朝乾隆26年(1761),迄今已有247年历史了。

  本庙原名“定光庵”,道光28年(1848)彰化发生大地震,原

  建筑颇受损毁,后由信徒张连喜等人重新修建,改名为“定光佛庙,’o

  1906年,当地政府为扩建狭窄的彰化市街,因此拆除三川殿、两廊、

  左厢房而成今天之格局。

  本庙最早采用管理人制度,以管理人为代表人,迄1990年信徒

  大会通过管理委员会修改组织章程,改为委员制,由吕俊杰担任第

  一届主任委员。

  彰化定光佛庙原来庙产很多,包括稻田及市区土地,但1953年

  实施耕者有其田政策,庙产中的稻田部分,政府征收放领给当时的

  佃农。目前,庙方土地仅剩下庙前之商店市区地,连同庙宇本身建

  地约有四、五百坪,以目前土地价值估计,总值约有数亿元新台币

  之多。

  现在庙前有店面多间出租(仅出租土地),但当年因稻谷价格较

  高,故租金以稻谷计算,加上当年出租时,没有载明期限,因此今

  天成为无期约租约,庙方就无法收回该出租地,而且现在稻谷与一

  般物价相比,稻谷相对的便宜许多,因此庙方虽然有价值不货的市

  区地,但每年收回的稻谷租金抵缴地价税都不够,形成为庙宇财务

  上的一大支出负担。

  彰化定光佛庙虽然现有不动产之店面土地租金收入有限,但是

  它位在市中心闹区,是一座香火鼎盛的庙宇,香客络绎不绝。香客

  之香油钱收入相当可观,庙内还设有点光明灯及安太岁供香客祈求

  平安。每逢年底及新春,安太岁及点光明灯的香客大排长龙,祈求

  平安。据该庙会计黄先生说,安太岁或点光明灯费用每个月500元,

  每年祈求平安之香客数以万计,故该庙每年的收入相当多,所以彰

  化定光佛庙算是一座富庙。

  本庙于1985年11月27日被指定为国家三级古迹,庙内有许多

  匾额,其中有五块旧匾额及楹联收录于1916年出版的《台湾名胜旧

  迹志》⑧:1、乾隆46年(1781)护理福建台海水师副将中营游击廖

  光宇敬立的“兹照馄流”;2、清道光n年(1831)龙冈董事生员游

  化贤的“恩溥海甸”;3、清道光14年(1 834)赐进士出身礼部仪制

  司主事前翰林院庶吉士永定巫宜楔的“欢喜因缘”;4、清同治13年

  (1874)总带振勇营张天德等同立的“义薄云天”;5、另有一对上

  下款不祥的“烛焰辉煌呈五福??香烟燎绕结千样,’o

  据说定光佛于后梁开平4年(910)出生于泉州同安,后梁贞明

  6年(920)n岁时出家于长汀县狮子岩,后唐天成元年(926)17

  岁成大僧,出游豫章,除蛟害。宋乾德2年(964)55岁隐居武平

  县南安岩,宋淳化2年(991)82岁坐化而逝④。

  三、定光佛与何仙姑的传说

  彰化定光佛庙供奉的是定光古佛。定光古佛是何许人,他与何

  仙姑有什么互动关系,台湾人的传说是这样的⑥:

  据《何氏族谱》记载,何仙姑是何大郎的独生女,生于后晋天

  福2年(937),天生善根,誓不适人,性喜清净,辟居于南安岩。

  南安岩即今武平县岩前镇灵岩村之狮岩,为武平八景之一的“南安

  石洞,’o

  北宋太祖乾德2年(964),有泉州府南安县人郑自严者(即后

  来的定光佛)抵岩募化,谓地此宜建禅堂,仙姑时年28岁,对郑说:

  “我生于斯,长于斯,我岂舍此而他往耶?”

  有一天,仙姑适外出观洪,郑遂入岩中跌坐,并有大蟒猛虎相

  伴,仙姑回来看到后,立刻察告父亲何大郎,父亲觉其有神异,遂

  施岩为佛殿。

  宋仁宗皇佑元年(l049),何仙姑卒于冷洋刘坑,即何大郎五世

  孙六一郎的家中,享年113岁。据说何仙姑寿终时,闻空中有鼓乐

  声,一朵样云从卧室直上云霄,见者无不称异,乡人敬慕之余,塑

  遗像供奉于仙姑楼,遗体葬于岩前冷洋之乾湖塘。

  那么何仙姑是否就是八仙之一的何仙姑,众说纷纭,有人说是

  名字的巧合,真正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是湖北人,也有人说是安徽人,

  但是康熙版《武平县去??方外志》说,何仙姑父何大郎世居武平南

  安岩,所以福建人肯定了八仙之一的何仙姑是福建人。虽然定光佛

  是汀州客的保护神,但是汀州府有一部分的何姓人家不拜定光佛,

  不把他当自已的保护神,原因是他们认为定光佛强行占据何仙姑修

  道的“南安石洞”⑧。

  四、定光佛庙是汀州客团结的象征

  台湾有一、二万座寺庙,任何一座寺庙的信徒或组织成员,任

  何一种族群都可以参与,唯独彰化定光佛庙与其他庙宇有最特殊的

  不同,它的运作及信徒除了汀州客八邑人之外,其他族群一概拒绝,

  严格说来,它是一座保守封闭的庙宇。

  按台湾的庙宇组织方式是先有信徒大会,然后由信徒大会选出

  理监事或董监事,再由理事会或董事会选出理事长或董事长,理事

  长或董事长即是该庙宇代表人,掌理所有庙务。

  据曾经在彰化定光佛庙工作过的许小姐说,目前登记有案的信

  徒103人,但从庙的左厢房中有“汀郡八邑倡仪题捐士绅缘首董事

  禄位”却有135人。现在的信徒比创庙时少了32人,表示有32人

  没有后嗣。许小姐说,当年创庙135人中,多数住在犁头店(今台

  中市南屯),少部分住在彰化,定光佛庙或汀州会馆盖在彰化,是因

  为当年彰化是县城,犁头店隶属彰化县。

  按该庙规定,信徒是世袭的,也就是创庙当时的士绅后代始能

  继承为该庙信徒,委员会再由信徒产生,庙宇的运作由委员会操作,

  外人无法参与。热心的外人也只能称之为香客,没有任何庙宇运作

  参与权。

  据一位住彰化70岁的吕川成先生说,他的祖籍也是永定人,但

  他的祖先没有参与创庙,所以他的祖先二百多年来,也只能当香客,

  不得当信徒。他说,当年创庙的动机只是一个汀州会馆,所以才盖

  在市中心的闹区,不像一般庙宇是盖在山区或效区。馆内供奉一尊

  汀州客的地方神—定光古佛,后来会馆功能渐失,定光佛的信仰

  香客越来越多,因此到现在,它仅算是一座庙,已经没有会馆的功

  能了。

  吕先生听他父亲说,二百多年前的唐山移民潮中,汀州客家人

  数较少。据志书记载,仅占所有唐山移民的1.1%,在那弱肉强食的

  移垦社会里,人数少的族群较不容易在台湾占有一席之地,所以当

  年一些先到而且已建立基础的汀州客,为了让后到的汀州客有安顿

  之所,才有集资建立会馆之议,让后到的汀州乡亲抵达台湾之后,

  能有一个安顿的地方。据吕先生说,当汀州客刚抵达台湾,都暂住

  在这个会馆,直到能自力谋生,才离开会馆。住在会馆时,食住完

  全由会馆免费供应。

  汀州客包括汀州府八邑的人,即长汀、宁化、归化(现明溪)、

  清流、武平、上杭、永定、连城。这八个县因为连外交通较不方便,

  所以移民台湾人数较其他族群少,人数少不易与其他族群争利益,

  盖会馆来照顾汀州客乡亲是有其理由的,所以说,定光庵或汀州会

  馆就是汀州客团结的象征。

  这八邑的汀州客以永定人最多,武平人次之,所以彰化定光佛

  庙目前的103位委员的祖籍几乎都是永定人,可能永定较接近闽南,

  距离出海口较近,当然对台湾的移民较多。

  道光之后,唐山过台湾的移民逐渐接近尾声。道光28年(1848)

  彰化又逢大地震,庙(会馆)受损重修,庙宇就成为今天之规模,

  会馆的功能就逐渐丧失了。

  尽管现在103位委员都是汀州客世袭的,但是很多委员已不知

  道自己是汀州府人,他们更不知道汀州府就是讲汀州客话,作者访

  问的这位祖籍永定的吕先生说,永定人不是讲闽南话吗?

  五、彰化定光佛庙是佛教或道教

  闽粤人多数是汉化的古百越族人,古百越族人自古以来是相信

  鬼神的民族。宋代朱熹在福建讲学,教化闽粤人成为有汉文化素养

  的人,所以后人把他在福建教化的内容称之为“闽学”,也就是把中

  原文化福建化(世俗化),这些文化当然包括佛教等民间信仰。像台

  湾各地的学宫都附设有朱子祠,可以朱熹对福建人教化影响是极为

  深远的,因为台湾住民的文化多数是承自福建,所以台湾地区也算

  是朱子闽学地区。

  印度佛教于东汉时代传入中国,发扬于隋唐,但福建人在汉化

  的过程中,佛教也一样为福建化,也就是佛教世俗化。换言之,福

  建人把佛做为一尊神明来看待,所以福建人的脑海里,混杂着道教、

  佛教、儒家学说的综合思想⑦。换言之,在福建地区,佛教道教化,

  道教佛教化是常见的情形。

  猜想定光佛在武平南安岩洞的原始道场可能也是道教化的佛

  教,可是定光佛却自称师承菩提达摩,其师承表如下:

  初祖菩提达摩一二祖慧可,三祖僧桑(591)~四祖道信

  (58乐一651)~五祖宏忍(602-‘石75)~六祖慧能(63冬一713)一青原行思

  (?一740)~石头希迁(7创)一790)一天皇道悟(748一名07)一龙潭宗

  信(?一?)~德山宣鉴(78冬ee865)~雷峰义存(822一巧泊8)一

  云门文堰(?一落反9)一双泉师宽一自严上座(定光佛)(9l。一习91尹。

  彰化定光佛庙虽然有一个“佛”字,许多人误以为它是佛寺,

  其实它是地道的道教庙宇,所以庙内除了主祀定光佛外,还有好几

  尊配祀神:有天上圣母、关圣帝君、福德正神、虎爷、门神、左右

  佛童等,这种主配神集合于一庙,这是台湾近代庙宇的特色,因为

  台湾自五、六O年代经济起飞之后,社会变成功利化,也直接影响

  到庙宇成为商业化,神与信众之间不再是虔诚的膜拜,祈求国泰民

  安、风调雨顺,而是神与香客的一种利益买卖行为。所以每座庙宇

  的最大财务来源就是安太岁、点光明灯、拜斗灯等等,香火比较鼎

  盛的庙宇,年收入以亿元计并不稀奇,这是台湾庙宇如雨后春笋般

  地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

  彰化定光佛庙在道光之前称之为定光庵,那时候可能还有佛寺

  之气氛存在,但现在它己与一般庙宇一样是一座道教庙,至于早期

  的汀州会馆功能,早已因没有新移民而导致会馆的一点影子都不存

  在了。

  六、结语

  俗云:“台湾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在清领的213年间,

  台湾一共发生了67次动乱,平均每十年发生3.14次动乱⑨。其中多

  数为分类械斗,而分类械斗则以府间或县邑间的械斗最常见,究其

  械斗原因,一则吏治不良,以及清朝政府的分化政策,其次地域性

  成见太深,加上争地、争水等因素而造成械斗频繁⑩。再者移垦型社

  会,男多于女,造成罗汉脚多,这些年轻力壮、血气方刚的青年人,

  又缺乏文化教养,一言不合,则以武力相见,故械斗层出不穷。

  在清领其间的67次各类的地域或姓氏械斗中,都没有汀州人参

  与的械斗,考其原因不外乎汀州府的移民人数最少,没有能力发动

  与其他族群发生械斗,只好处处委曲求全,只要能保护自已汀州府

  乡亲的安全,就算是功成名就了。

  当年移民台湾中部的汀州府乡亲,多数集中在今台中南屯的犁

  头店及一部分住在彰化市,直到今天,台中南屯还有永定里,是为

  当年永定人聚居的地方。

  汀州府移民少,无法与其他族群争权夺利或参与械斗,所以他

  们所兴建的定光庵兼具会馆功能,是以照顾新抵达的汀州新移民,

  让他们的乡亲保持安全的在台湾生存,可见定光佛庙是汀州府乡亲

  互助团结的象征。

  注释:

  ①黄克绍序《定光佛与彰化定光佛庙》1996.01.定光佛庙出版

  页10

  ②黄建伦《定光佛与彰化定光佛庙》19%.01.定光佛庙出版

  页82

  ③同上页83

  ④同上页116

  ⑤林瑶棋《联合报》1998.2.21.页17

  ⑥田野调查台中县乌日乡何钦滕口述2008.1.10

  ⑦林再复《闽南人》1989.05.作者兼发行人5版页301

  ⑧黄建伦《定光佛与彰化定光佛庙》19%.01.定光佛庙出版

  页131

  ⑨陈绍馨《台湾的人口变迁与社会变迁》1979台北市联经出

  版社页20

  ⑩林再复《闽南人》1989.05.作者兼发行人5版页224

  作者:

  林璐棋:台湾姓氏研究会常务理事、《台湾源流》发行人。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 汀州客团结的象征 ----以彰化定光佛庙为例.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