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信仰>>多神的世界

身世字体显示:      创建日期:

主要责任者:李露露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学院出版社

来源:妈祖信仰

摘要:妈祖信仰 身世

  

  身世

  妈祖是中国沿海和诸岛的海神,随着华侨的出国,及

  其对外文化的交流,妈祖传播到国外,成为世界上许多国家

  所信仰的海神。但是,妈祖本来不是神,而是人,这要从她

  的身世谈起。

  第一节祖籍

  妈祖的出生地点,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莆田县馆州屿,一

  种是该县贤良港,即忠门乡港里村。两种说法哪种可信呢?这

  要进行一些分析。

  大量史籍表明,最早的妈祖记载都一致确认妈祖生于莆

  田县循州屿.

  李俊甫《蒲田比事》:“循州女林氏”。

  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神,莆田渭州林氏女”

  李丑父《灵惠妃庙记》:“妃林氏,生于莆之海上循州。”

  黄岩孙《仙溪志》称顺济庙在“本循州林氏女。”

  刘克庄《白湖庙题诗》:“灵妃一女子,瓣香起谓州.”

  以上是宋代的记载,距妈祖时代不远,不会有误。元代

  妈鹅循「仰

  记载也是如此。___ 一黄泅如《圣墩济庙新建蕃厘殿记》:“按日记妃族林氏,_循

  州故家有祠??”所谓“故家”即老家,也说明妈祖生于循州些了

  明清时期的记载也多从此说。阳思谦《泉州府志》:’.押

  本姓林,世居莆阳之帽州。”

  吕一静《兴化府志》:“天妃之神,

  泥州屿”。

  本姓林,世居莆阳之

  张燮《东西洋考》:“天妃,世居莆之循州屿。”

  郁永河《海上纪略》:“相传神为莆邑调州东螺村林氏女。”

  王礼《台湾县志动:“产后于莆田之循州屿。”

  以上记载是确定妈祖生于循州屿的真实记录,尤其是采

  代的记载都肯定妈祖的出主地在循州。[l]同时,循州屿居民也

  认为当地是妈祖的故

  乡。1985年曾举办过纪

  念妈祖诞生1025年的

  活动。澎湖、台湾、天

  津等地所保留的妈祖回

  娘家仪式中,也把妈祖

  神像送到故乡循州屿。

  认为各地的妈祖是由馆

  州妈祖“分灵”或“分

  身”出来的,只有调州

  的妈祖为真妈祖。《软封

  夭后志》所载的《循州

  图》,正是妈祖以循州为

  祖籍的作证(图1)这就

  进一步证实妈祖的出生

  地在箱州。

  关于妈祖生于莆田

  贤良港之说,主要依据

  图1 渭州图采自《天后志》

  象份幸.身佩姗

  是莆田九牧林氏族谱,但该谱系在明代以前已无存,现存本

  是后来撰修的。林姓各个宗族对宋代莆田九枚的林氏人物有

  不同的追述,但互相矛盾。有人根据族谱中的林保吉弃官退

  居贤良港,从而认定林保吉是林惟鳃之父,即妈祖的祖父,从

  而认定妈祖生于贤良港。莆田县文史工作者林祖韩,俞玉麟

  等先生对贤良天后祠进行了考古、民俗调查,认为当地的林

  氏为莆田九枚之后,而林蕴是妈祖不远的直系祖先,但没有

  大宗、小宗,只以天后为祖祠,还有一座水井,即当年妈祖

  得符的“龙井”。

  上述看法乍看起来,有一定道理,但详细推敲,还是有

  破绽的。

  首先,妈祖生于贤良港的记载都比较晚出,而说生于循

  州屿则是最早的记载。

  其次,以妈祖为宗族祖先,以妈祖祠代替宗族祠堂,与

  中国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不符。中国封建社会讲究父系血统

  继承制,应该父传子,子传孙,作为父系宗族祖先者皆为男

  始祖,不可能是女祖先,特别是妈祖又未出嫁,怎么能当娘

  家的祖先呢?这一点当然不能成立。

  第三,贤良港的天后祠建庙较晚,现存有两块石碑,一

  块横额为“历代褒封徽号”,包括自高宗到清康熙之间给妈祖

  加封的号,另一块“重建天后祠记”,记载1785重修始末。这

  两块碑均是清朝乾隆之后的产物,没有具体说明建祠年代,当

  然不能说明贤良港天妃庙是最早建立的。

  第四,在贤良港确实有一个“龙井”,年代较久,上刻

  “咸淳丙寅(公元1226年),八月庚辰石匠游进。”这座井是

  否是妈祖生前所见之“龙井”?从文献记载和神话传说上分析,

  最初并无“窥井得符”的传说,当然不存在“龙井”。直到明

  末《天妃显圣录》才初次提到,“妃少时,与群女闲游,照妆

  于井中,忽见神人捧铜符一双,拥井而上??,妃受之不疑,

  ??自此,符咒径可辟邪,法力日见玄通,常在室中神游方

  外,谈吉凶祸福, 靡不奇中。”这一事实表明,有关妈祖观井

  得符的传说

  与妈祖无涉

  , 是明末才出现的贤良港保存下来的宋代水井

  当然不能佐证妈祖生于贤良港。

  第二节家庭

  妈祖的家庭,首先遇到的是姓氏

  种认为姓林,这种看法是最早出现的

  无疑义。另一种认为姓蔡。张学礼

  , 这方面有两种资料,一

  , 也是最普遍的说法,似

  《使琉球录》认为天妃姓

  后封为夭妃。

  何求《闽都别记》:“长乐蔡氏

  目大夫蔡金城有女曰红亭,年十六

  , 世宦于琉球弓万历时,耳

  , 能神游海上,顷刻千里。

  蔡,闽海中梅佩花乡人,为救父投海身死

  真睡常汗出。姊见撼之,

  曰:“某处海船遭风将覆

  饶诸船乎?”姊告于父,

  醒,曰姊断却数十性命矣! 问其故。

  , 妹与风神战,已获胜,今醒,彼岂

  徽之信。一日于海上遇临水夫人,遂

  请执业, 夫人许之。未几,封王之中使至, 闻其异

  归。抵长乐. 红亭登渴蔡氏祖祠,与族人叙昭穆,

  , 絮之朝

  乃蔡氏之

  姑也,少顷出到海滨, 有岩谷若完者,红亭遂坐化其中,

  人异之,即其肉身塑像焉

  姑婆’,无不获济。”

  自是行船者,遇风海上,呼

  族

  ‘蔡

  这段传说表明, 蔡姑婆与妈祖不是一个人, 所以妈祖不

  姓蔡,但是蔡姑婆的传说却深受妈祖影响。她也是福建古代

  一女性海神。

  妈祖姓林, 这是比较公认的事实。至于其家庭情况,也

  有两种不同的说法

  为是平民之女。

  : 一种认为是“莆田九牧”之后,一种认

  事实是

  一清二楚。

  , “莆田九牧” 与妈祖本无关系,这在宋代记载中

  从元代中业以后. 才将两者生拉硬扯在一起,如

  程端学《灵慈庙记》:“谨案神姓林氏, 兴化蒲田都巡君之季

  卜第佩章佩奔世

  女。”认为父名林惟惠,母王氏,生一男曰洪毅,女六人,妈

  祖为小女。但是这是元代的记载,无疑有传说附会,何况,都

  巡是何人?模糊不清。后来又在林氏谱系中找到双亲、姊兄,

  其中认为母亲姓王,父亲姓林,但有几种说法:倪中《天妃

  庙记》认为是林孚之女;《八闽通志》认为是都巡林原之女,

  丘人龙《天妃显圣录》“天妃,莆林氏女。始祖唐林披公,生

  子九,俱贤。当宪宗时,九人各授州刺史,号九牧林氏??

  孚子惟息讳愿,为都巡官,即妃父也。”又有人说林愿、林惟

  鲸本为一人,也有人说不是一人,其实这些说法都牵强附会,

  没有确凿的根据。

  特别应该指出,各林姓都攀妈祖为祖先,是有一定历史

  原因的。一方面,不少林姓宗族修家谱,为了标榜自己出身

  不凡,都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把自己的祖先与历史名人、神

  仙、帝王联系起来,攀高枝,趋炎附势。在这种情况下出现

  所谓“莆田无二林”之说。这种风气在各地修家谱中都有流

  行,绝不限于福建林姓。如一谈到远古历史,都愿与盘古挂

  钩,或谈炎黄子孙,实际炎黄不过是远古黄河流域的两个部

  落的首领,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共祖。又如林姓多追溯自

  己为比干之后,这实际是受《封神榜》的影响。陈姓则追溯

  到虞舜,说开樟圣王陈元光为舜之102代世孙。其目的是提

  高自己宗族的历史地位,增强家庭的自豪和自信心,为自己

  的生存制造舆论,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愿望不能代替历史真

  实。另一方面,信仰妈祖者,无论是林姓,也尽力把妈祖血

  统高贵化,如浑妈祖图》及其他文献中所说的,其母吞药丸

  而生妈祖,就是典型的感生神话,宁可有神无父,也要给妈

  祖与观音大士联系起来。所谓妈祖为“蒲田九牧”之后,是

  如此臆想出来的,加上妈祖神力无边,信仰者众,一传十,十

  传百,久而久之,妈祖就与“蒲田九牧”联系起来了。

  既然妈祖不是“蒲田九牧”之后,那么自然她为平民之

  女的说法就能成立了。这一点与她成年后为巫的身分是一致

  妈祖稽仰

  的,传说中她还从事耕织劳动,她不是脱离劳动的名门闺秀,

  而是一位勤劳的妇女。这种身分与她出生于渭州屿是相吻合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一荣全家荣,一损全家损。由于妈

  祖被封为“夫人”、“天妃”, 她的全家也倍加荣光,于是出现

  了加封妈祖全家的记载。《天妃图》下册第四幅“建功勋合家

  兄、姊诸人, 接受官吏加封

  的场面。画上有一段文字说明:“庆元六年(1200年)大奚寇

  作乱,闽师讨之,贼势甚锐,众恐惧,祷神,顷刻间昏雾四

  塞,返风旋波,擒具渠魁,绿荡无遗。奏凯具陈神佑,诏议

  追封先世,于是封后之父母及兄与姊,”《天妃庙记》:“室枯

  (1253—1258年)之封,神之父母,女兄以及神佐皆有锡

  命。”类似加封,自宋代以来连续不断,直到清代依然有增无

  减。在《夭妃图》下册,“感灵佑奉诏加封”图中,绘有朝廷

  官吏,庙宇及加封盛况,文字曰:“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

  已亥册封琉球,使海全,徐葆光等,一路神示,得达琉球,及

  回遇险不一,皆护平安,次年复命疏准,春秋祀典。”

  第三节降生

  妈祖虽然出于寒门之家,但由于她生前为巫,死后为神,

  因此在妈祖的生涯中,无不打上了宗教信仰的烙印。

  在《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中有一段妈祖诞生的记载:

  “妃林姓,旧在兴化路宁海镇,即莆田县治八十里滨海循州地

  也。母陈氏,尝梦南海观音,与以优钵花吞之,已而孕。”

  《天妃图》上册第一幅图就以“感大士赐丸得孕”为题,描述

  了妈祖父母拜神求子的场面。中国古代求子必祭高谋,但是

  佛教兴起后则拜佛求子。《天妃图》上所绘的形象可能是拜祭

  南海观音或送子观音。祈求得子,在观音或娘娘神脚下有一

  第一章身世

  9

  图2 踢丸得子采自《天妃图》

  佩妈拱嫂残理

  婴儿—妈祖(图2),旁边记有一段文字说明:“天后世祖林

  氏, 自唐迄宋代有功绩

  好善济世,敬奉大士,

  , 承袭世勋,遂家于莆,父惟孤公尤

  四旬余止一子,每虑祈求得生,J#L庆

  岁已未六月,望大士入梦

  在《台湾民俗大观》

  , 告曰上帝式佑尔,善授丸药得孕。”

  中有一个妈祖诞生传说,也与上述

  l 州屿人,姓林。祖籍河南,世代任

  膏音。一其父林愿为人朴实敦厚,乐善好施,乡人都称甚.“梦

  善人”。有一天夜间,林愿妻梦见观音出示一枚药丸,犷女性1

  喻家累世功德,上天当庇护你家,吞此药,可得一女1竺粤

  天下苍生,”林妻服药丸后身体有感,怀孕,建隆元年三星二

  十二日晚,忽然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入,光彩夺早.’_贾佩

  不散,林妻俄而分娩,生一女,此女生后一个月内不曾兰佩七

  故称默娘。川《较封夭后志》中的《诞生》图,则是乡杀们君

  到红光普照林家形象。

  在《夭妃图》第二幅图中,以“诞天妃瑞霭凝香”为题,

  描绘了妈祖的降生(图3)。在画面上方, 观音站在云端,发

  出一道金光, 照射在林家, 妈祖母亲王氏正生一婴,侍女在

  旁为婴儿洗浴。旁边有一段文字:“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

  年)庚申三月二十兰日方夕, 红光射室,异香氮氢。乃延天

  后,为惟茹公第六女也。”在这个画面中, 反映了当地接生,

  牛,又无助产婆,因

  『一清祝崇彝《道咸以来朝野杂记》:“三日洗,L,谓名竺三o:’

  据民俗学调查,闽浙等省“洗三”时,要在盆内粤哥事佩笠

  银首饰,洗毕用鸡蛋在婴儿的额角上摩擦一下_,吧严望望“

  防止生疮,这是一种接触巫术??用金银首饰则取缨之圣兜

  具有压惊作用。舟山群岛居民称“洗三”为“终平二三竺竺璧

  前设祭桌,请隐婆洗婴儿,供床公床婆,事后哩性小竺登

  谅盏,(在米饭上放黄糖’,意为结缘,婴些好香箔佩竺份

  床之后,取父亲一只鞋,用碎瓦片一块,肉骨一根,匀赞儿

   图3 妈祖降生采自《天妃图》

  妈粗信仰

  合而称之,谓之“上称”。寓意婴儿长大后具有刚骨、富有,

  称心如意。有的地方还将两条红布条拴婴儿手心,起避邪作

  用。

  本来,在《天妃图)上册第一幅图已经通过观音赐药而

  使林妻怀孕的情节,揭示了妈祖来路不凡,是神授才怀胎的,

  这是一种典型感生神话。此图又通过观音发出光芒,助妈祖

  出世。进一步说明妈祖是在神的保护下诞生的。

  妈祖有许多名称,如“林氏女”、“神女”、“默”、“默

  娘”、“妈祖”、“婆祖”、“妈祖婆”、“灵女”、“林夫人”、“天

  妃”、“天后”等等,事实上,这些名称不是一时所形成的,而

  经历了fL个阶段。

  起初妈祖并没有名字,但姓林是基本可靠的,一般都称

  “佣州林氏女”。妇女无名在中国古代是通例的,妈祖也不例

  外。明代之后在传说中才给妈祖起一名字,明末僧昭乘《天

  妃显圣录》称妈祖“自始生至弥月,不闻啼声,因命名曰

  默”。按着闽南的风俗,在女孩名字前加“娘”字以示尊称,

  又称,“林默娘”、“默娘”,其实这个命名已是在妈祖死后几

  百年以后的事了。

  妈祖一称也是较晚出现的,是民间的一种尊称。《陕余丛

  考》卷三.五:“台湾往来,神迹尤著,土人呼为妈祖,倘遇

  风浪危急,呼妈祖,则神披发而来,其效立应,若呼天妃,则

  神必冠桩而至,恐稽时刻,妈祖云者,盖闽人在母家之称也。”

  在闽南方言中,“妈”是对女性年长者或德高望重女性的最高

  尊称。妈祖死时虽然只有二、三十岁,但是为“妈祖”称之

  是表达对她的无限虔诚,敬重之意。由干妈祖一名有广泛的

  民间基础,出洋在外的信奉者又多为福建境内出走的华侨,因

  而一般人都称其为妈祖。

  至于“夫人”、“后妃”之称,则是统治阶级加封后才出

  现的,而且先有“灵女”、“夫人”,后有“天妃”之称的。在

  公元1150前黄公度诗中仅提及“巫姐”,未及任何封号,在

  楼钥《玫瑰集》卷五、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刘克压《风

  亭新建妃庙》中才出现了“夫人”、“妃”、“后”等等。《铸鼎

  余闻》卷一:“神为五代时闽王统军兵马使林愿第六女也,能

  乘席渡海云游岛屿,人呼龙女。宋雍熙四年升化循州后,常

  衣朱衣飞翻海上,解救遇难之人,士人立祠祀之。宣和中??,

  特赐顺济庙号,绍兴时以郊典封灵惠夫人,淳熙朝易以天妃。”

  既然妈祖是未婚女子,为什么称其为“夫人”、“天妃”呢?”

  《集说诊真》有一段说明:“太虚之中,唯天为大,地次之,故

  一大为天,二小为示(音岐,同抵,地神也),天称皇,地称

  后,海次于地,宜称妃耳。”由此看来,将妈祖加封为妃,是

  基于中国古代天神信仰来的,把海神列于地神之后,同嫁于

  天,故为天妃。在这种“乱点鸳鸯谱”的背后,也渗透着男

  尊女卑,既是对待天神、地神和海神关系上也不能幸免。由

  于海为水,自然归于阴性。《陵余丛考》卷三、五“盖水为阴

  类,其象维女,地媳配天则曰后,水阴次之,则曰妃。天妃

  之名,即谓水神之本号,可林氏女之说,不必泥也。”

  此外,妈祖也有一些其他名称,正象南方称妈祖一样,山

  东、辽东则称海神娘娘,其中的妈、娘仅只是方言关系。台

  湾则称“天上圣母”。由于妈祖主宰雨水,又称其为“雨妈”、

  “过水妈”,从这些名称上看,也知妈祖神通广大,深入人心。

  关于妈祖的出生年月,有许多说法,大体有以下几种:一

  种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见于明版无名氏《搜神源

  流大全》:“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一种是出生于

  后晋出帝天福八年(公元943年),见于《东西洋考》、《闽

  书》。一种是万历《福州府志》:“生于五代末。”一种是生于

  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托。年),见于《林氏族谱》、《西河族

  谱》、《天后圣母迹图志》。《天妃显圣录》:“宋太祖建隆元年

  庚申二月二十三日方夕,见一道红光从西北射空中,晶辉夺

  目,异香氮氯不散,俄而王氏腹震,即诞妃于寝室。”周英纂

  《兴化府志》引元张有《天妃庙序》“宋平五季,而神姓生。”

  14 典撰然擞翰巍

  一种是《东西洋考》,注所说的生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元年(公

  元976年),一种是周英《兴化府志》、《古今图书集成》引

  《蒲田县志》讲的生于宋太平兴国四年(公元979年);一种

  是《魏叔子文集》卷十六《扬州天妃宫碑记》:“神生宋元枯

  八年,一云太平兴国四年。”倪中《夭妃庙记》、《八闽通志》

  也持此说,元枯八年为公元1093年。在上述七种记载中,先

  后相距三百多年,多数人认为妈祖生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

  元96。年),又根据东南沿海和台湾等地纪念妈祖节日看出,

  其出生时间是三月二十三日,是比较公认的看法。1985年在

  循州屿首举行妈祖诞生1025年盛祭,也是确认出生于建隆元

  年(公元960年),具体生日为农历三月二十三日。

  注释:

  [1〕朱天顺:《妈祖信仰的起源及其在宋代的传播》,《厦

  门大学学报))。1986年2期。

  [2〕《台湾民俗大观》第三册,大威出版社, 1985年。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 第一章 身世.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