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信仰>>多神的世界

生育之神字体显示:      创建日期:

主要责任者:李露露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学院出版社

来源:妈祖的信仰

摘要:妈祖的信仰   生育之神

 

  第一八章生育之神

  生育之神

  妈祖不仅是航海、雨水之神,也是主宰妇女生育之神。

  第一节求子

  中国自古以来就重视生育,不断繁衍人口,因此有种种

  生育之神。从考古资料看,最早的生育神为始祖,如红山文

  化的孕育女神像,其次为图腾和祖先神。随着男子在生育中

  作用的明确和提高,又出现了男性生殖器信仰。进入阶级社

  会以后,由于统治阶级的重视,道教、佛教的传播,远古的

  生育神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女性生育神—西王母、观

  世音,碧霞元君等娘娘神,都是有相当市场。在沿海和岛屿

  地区则把妈祖奉为生育神。

  妈祖本为巫女,未婚未育,自然不会主宰生育,但求育

  乃是巫女的重要的活动之一,这是把生育与妈祖联系起来的

  最初原因。当妈祖成为地方神和海神之后,妈祖又成为沿海

  居民的主神,主宰一切,自然也主宰生育,所以妈祖又成为

  生育之神。《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妈祖年及异,誓不

  适人,即父母亦不能强其蘸。居无何,俨然端坐而逝,芳香

  妈彝稚种丫

  闻数里,亦即诞之日焉。自是往往见神于先后,人亦多见,其

  与从侍女拟西王母云。然尤善习孕嗣,一邑共奉之。邑有某

  妇,蘸于人,十年不孕,万方高谋,终无有应者,卒祷于妃,

  即产男子。嗣是凡不育者,随祷随应”。《天后宫行会图》六

  十记录在送生娘娘背后,必佩戴一面鬼脸,阴森可怖,认为

  如果生小孩不愿坐家,或生天花死,他要回到送生娘娘身边,

  但一看见鬼脸,又吓回去了,使小孩死而复活。这也是一种

  象征性的求子巫术。

  在许多天妃宫内,除主神天妃外,两侧多供送子娘娘,注

  生娘娘,横额为“德育群

  婴”(图29),这是妈祖主

  司生育的反映。《三教源流

  搜神大全》卷四《大奶夫

  人》条称“圣母大造于尼

  如此,法大行于世,专保

  童男童女,催生护幼,妖

  不为灾”。在古田建的圣庙

  中,除主神外,还供助产

  破娘张、肖、刘、连四大

  圣者,铜马沙王,五猖大

  将,催生圣母,破产灵童,

  二帝将军”。说明天妃主宰

  生育无疑,并且形成自己

  一套神谱。如天津天后宫

  供有子孙娘娘,在子孙娘

  娘前摆许多泥娃娃,象征

  娘娘神的子孙众多。已婚

  图29 德育群婴采自《中国迷信研究》

  不育的妇女在天妃宫庙会期间,多前往烧香叩头,供奉食品,

  祈求娘神赐子,然后偷一个泥娃娃带回家里,象征“养了儿

  子”,号称“拴娃娃”,“请娃娃大哥”。事后每年还要洗娃娃,

  促其健壮成长。《夭后宫行会图》四十:“圣母灵应保护,

  有福,有禄、有寿、积下阴功德性

  良巫术在其他天妃宫也有。

  , 才生贵子贤孙”。这种求

  东南沿海居民除拜妈祖求生育外,也供陈夫人,另外,又

  称顺爵夫人,临水夫人,也是福建地方的海神。《铸鼎余闻》

  即香周每

  卷三引彭润章《同治丽水县志》卷十三:“妇女敬事夫人,

  所称顺彭夫人,护国马夫人也。顺爵庙在太平节鹤呜井者,

  火尤甚。凡求子者,必赴庙虔祷。儿生,自洗儿及弥月,

  岁,必设位于家

  岁上元前二日,

  , 供香火,招替者唱夫人遣事,曰唱夫人。

  司事择妇人福寿者数人,为夫人沐浴更新衣。

  次日平明升座,各官行礼,士女焚香膜拜,络绎不绝”。

  陈夫人为什么能主宰生育呢?《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三

  引谢金盔《台湾县志》

  昌女。唐大历二年生,

  有个传说:“夫人名进姑,福州人,陈

  嫁刘祀。孕数月

  寻卒,年抵二十四

  建宁陈清雯子妇,

  从这个传说看出,

  管人间生老病死,

  。卒时自言:‘吾死,

  , 会大旱,脱胎祀雨,

  必为神,救人产难,。

  孕十七月不娩,神见形疗之,产蛇数斗”。

  陈夫人与妈祖一样。除身为海神外,也兼

  保佑生育繁衍。这是妈祖神的重要职能之

  在澎湖天后宫前有一座照壁,正殿前有一个石葫芦,门

  窗上有许多木刻, 刻有“凤凰富贵长春阁”,这些都是极精美

  的艺术作品,又具有巫术的意义,其中的石葫芦

  子,善孕的象征,, 是人们祈求生育添子的崇拜物

  保佑生育的反映。

  , 历来是多

  , 也是妈祖

  更为有趣的是, 台湾和福建有些林姓居民还让妈祖看护

  婴儿,把天妃庙当作托儿场所。郁永河《台湾纪略》:“至今

  循州林氏宗族妇人将赴田者,辄以其儿置庙中,曰: 位占好看

  儿,。遂去。去常终日,儿不啼,不饥,亦不出阂。至暮妇归。

  各认已子携去,神犹亲其宗人之子云”。

  妈祖信仰

  第二节驱疫

  疾病是对人类一大威协,古今中外,无一例外。这对沿

  海居民也是如此。妈祖成为当地的生命保护神,必然有驱疫

  的能力,这方面有不少神话传说。

  在《天妃图》上册第十四幅,题目为“莆田尹求符救

  疫”,绘有莆田佩府尹率众人祭祀妈祖,以求驱疫的情景。旁有

  一段文字:“岁侵疫,莆县尹阖家病笃,吏告以请救于后,尹

  乃斋戒诣求。后曰‘此天灾也,何敢妄干,姑念仁慈素著,代

  为忏悔’。取九节营莆,书符贴,并煎饮之,立痊,自此传遍

  寰中矣”!《敦封天后志》卷下有一幅“恳请却病”,也是讲的

  此事,其方法是以营莆避邪,认为可以去病。

  妈祖为神后,民间也以其治病。《古今图书集成??神异

  典》卷二八引《莆田县志》:“其年(绍兴)疫,神降于白湖,

  去湖尺许,掘坎涌泉,饮者辄愈。涛封昭应崇福”。《天妃

  图》对此有具体描写,在上册第二十四幅“示白湖凿泉疗

  疫”中,莆田白湖等地,瘟疫流行,官民无法,只能祈求妈

  祖。妈祖从空中而降,示意挖泉去疾。众人挖泉,水可治瘟

  疫。其上有文字:“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春大疫,神降

  于民李本家,言:‘白湖旁可凿泉,得饮以除疫疾’。果然泉

  味清冽,饮如甘露,朝吸而夕痊焉。人感回生之功,瓷为井,

  号曰圣泉”。嗽救封天后志》卷下也称:“宋高宗绍兴二十五年

  春,郡大疫,神降于白湖旁居民李本家,曰:‘瘟气流行,我

  为郡请命于帝,去湖丈许有甘泉,饮此疾可愈”。??以神命

  凿之,及深,犹不见泉,咸云:‘此系神赐’,勉加数锄,忽

  清泉沸出,人竞取饮之,甘冷若醛,汲者络绎于路,朝饮夕

  愈,人皆腾跃拜谢”。

  妈祖驱疫之功,也见于明代传说。如《天妃图》下册第

  十四幅“授丸药吕德回生”中,绘有吕德患疾,官员侍候,但

  峰

  寨佩幸一大育冬种

  不得安好,后求妈祖示药,才得康复。画上有一段文字:“洪

  武十八年(1385)兴化卫官吕德疾笃,梦神授丹,令吞之,呕

  出两块物,逐愈。复梦神,告曰:‘救尔(你)者,乃大士示

  现,尔当敬奉之’。德乃捐金建观音堂于泥”。《救封天后志》

  卷下说得更具体。吕德“出海边守镇,病甚危笃,求祷于神,

  梦寝间,见一神女俨然蜂临,命侍儿持丸药,辉莹若晶拍,示

  之曰:服此当去二竖’。正授而吞之,遂痛,香气犹蔼蔼未散,

  口渴甚,取汤饮,呕出二块物,顿觉神气爽豁,宿病皆除,遂

  平惶如常”。

  台湾民俗有一种习惯,对随便在街上便溺者多加训斥,或

  者在墙上书写禁令。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条是:“妈祖在此处,

  放矢者必夭死”。人们一看此条就却步不前了,一是怕“夭

  死’,二是敬重妈祖。说明妈祖不仅是驱除鬼怪的神灵,也是

  治理人间不卫生、不文明的工具。

  在妈祖生育信仰中,除求育、治病外,也反映在为死者

  送终上,特别是遇到海难,有一种特殊的作用。

  黄海地区人们在海中遇难之后,找不到尸体时,死者妻

  子、儿女、亲友要带着斗、抄网、称等到潮头边祭祀死者,烧

  香焚纸,不断呼喊死者的名字,同时以抄网在潮水中打捞,遇

  到鱼或虾即装入斗内,放在棺内。如果捞到尸体则认为是死

  者的灵魂,也装入棺内安葬。鱼虾尸体代表死者。称是象征

  着‘“称心如意”。舟山群岛地区人落水后,若找不到尸体,常

  以稻草扎一草人,代替死者,请巫师念经招魂安葬,招魂要

  在夜间初潮起来时进行,于海边醛台,烧一堆簧火,再缚一

  雄鸡置于筐内,挂在毛竹上,念伴在台下作法,一人摇动毛

  竹,念伴面向大海,高呼:“X xx回来呀,’!旁边一人答应

  道:“来罗”。这种巫术直到潮水涨平后才完结。由念伴引魂

  回家,次日举行葬礼。在舟山群岛的招魂巫术中,稻草人,死

  者的名字都代表死者,认为呼喊死者的名字就能把他叫回来,

  而鸡则是引魂鸡。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 第八章 生育之神.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