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信仰>>多神的世界

名巫字体显示:      创建日期:

主要责任者:李露露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学院出版社

来源:妈祖的信仰

摘要:妈祖的信仰 名巫

 

  名巫

  从各种历史记载分析,妈祖生前是一个著名女巫,但

  是在世时间不长,其生平事迹充满神秘色彩。

  第一节短促一生

  在传说中,妈祖自幼不凡。《三教源流搜神大全》卷四妈

  祖“十四月始免,身得妃,以唐天宝元年三月二十三日诞,诞

  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幼而颖异,甫周岁,在被棍中

  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传说妈祖七岁就能独立生活,与

  众不同。八岁私塾,过目成诵,精通文义。十岁梦香成佛,朝

  夕诵圣。从《救封天后志》等书记载看出,妈祖出生前帽州

  已有佛教建筑,如观音石等,说明佛教在当地已有相当传播,

  必然对妈祖有一定影响。又传说默娘十三岁时有一老道士玄

  通,一身槛楼,经常去林家化缘,默娘不厌其脏,每次都献

  以香茗,乐施舍,玄通大为感动,认真传给她以“微秘法”使

  默娘超度世人。在《天妃图》上册第三幅“窥古井喜得灵

  符”场面中,描述了妈祖与几姊妹到野外游玩,她发现一座

  古井,从井中出来一个神人,捧着铜符,教授妈祖以法力,旁

  边有一段文字说明:“后年十六岁,与诸女游

  神人捧铜符一双,上有仙官拥护,群女孩奔,

  , 照古井,忽现

  后受之不疑,自

  此法力玄通,常得神游方外。”《天后志》卷下有一幅《窥井

  得符》也讲述是妈祖得道的情景(图4)。

  民间还有其他一些传

  说:

  相传默娘小时候常在街

  匕玩,有一次在街上遇见一

  个老乞丐,负母讨吃.可怜

  之极。默娘心善纷老乞丐一

  些银子,老乞丐则给他一个

  小木人,嘱附她遇到危难时,

  用烟熏木人之背,便有解救

  之法,后来默娘妈妈病了,她

  以烟熏木人背,木人身上出

  现“寻南山玄通道士”。她独

  去南山,遇一似道士之石像,

  跪拜祷求,道士感其心诚,遂

  由石变成真人,与之相见,赠

  以灵丹妙药。默娘回家后,救

  了母亲。事后又从道士处学

  以星相天文,医术之法,于

  是巫法无边。

  又传说,妈祖十六岁时,

  图4 窥井得符采自《天后本传》

  有一夭在院内游戏,发现古井

  突然澄清如镜,接着从井中冉冉出来一个人;手持铜符,妈

  祖跪拜,神人送她铜符后,即升入五彩云中,妈祖得铜符后,

  潜心研究,学得一身法术,灵通变化,为人治病,驱鬼避邪,

  从事巫女生涯。

  符本是巫教驱鬼的一种手段,是一种以画驱鬼,是模仿

  巫术的一种形式。道教认为符是天上神的文字,笔画屈曲,似

  第二章一名级

  篆字形状,道家称为“云篆”、“丹书”、“符字”、“墨篆”等。

  《龙鱼河图》记载,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制伏童尤。

  东汉张陵,张角亦用符。说明道教从巫教中吸取了符篆,用

  以避邪驱鬼,祈福攘灾。其形式甚多。如水符是画符篆或烧

  符篆于水中,饮之可治病。《三国志??张鲁传》注引《典略》:

  “太平道者,师持九节杖,为符祝,教病人叩头恩过,因以符

  水饮之,得或日浅而愈者,则云此人信道;其或不命,则为

  不信道”。还有些符制成后,或揣入怀中,或贴在墙上,各有

  各的神通,起护身,治病和防邪的作用。符是一种巫术,也

  是道士通鬼神的秘宝。从妈祖善用符篆看来,她不仅是巫女,

  也深受中国传统道教的影响。

  妈祖成年后的生活和宗教活动,缺乏记载和传说。《铸鼎

  余闻》卷一引元王元恭《四明续志》卷九《祠祀篇》引程瑞

  学《天妃庙记》: “室居,未三十而卒。”《三教源流搜神大

  全》卷四:妈祖“年及筹,誓不适,即父母亦不能强其蘸。”

  这些记载说明妈祖未婚。

  当妈祖二十八岁那年九月初八,她对家人说:“明日重阳,

  我欲登高,暂离喧扰尘寰,特先告别。”翌日,默娘盛装,辞

  别家人,姊妹欲往,她拒绝之,说:‘此次登高,云程万里,

  诸位姊妹,请勿同行。’临行依依,登上循峰后,如履平地,

  眨眼间升入云端,乐声响,仙神迎奔往天际。在《天妃图》上

  册第二十幅图中,以“征仙班九日升天”为题,描述了妈祖

  与姊妹一道,上山登游,然后升天的情景。有一段文字说明:

  “宋太宗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丁亥重九日,同诸姊妹登高

  于循峰之巅,恍闻空中丝管韵协,八音齐奏,仰见变舆翠盖,

  仪仗、幢蟠杂踏而至,后乃跨云而上,众咸歇歇惊异,俄而

  彩云布合,不复见矣。嗣后异迹屡呈,相率立祠,号曰通贤

  灵女。”妈祖年轻夭折是真,登山升天是假,这只是一种神话

  传说而已。

  从妈祖的短促一生经历看出,她出生于一个平民之家,但

  自小聪明伶俐,可能接受巫教影响,成为一名乡间巫女,但

  又从道教、佛教中吸收不少教义和法术,成为当地著名占卜

  者。从文献记载上看,妈祖善于占卜。《莆田比事》妈祖“生

  而神异,能言人休咎。”《仙溪志》卷九妈祖“为巫,能知人

  祸福。”《顺济圣妃庙记》妈祖“少能言人祸福。”简直成了一

  位预言家,或具有一种超人的特异功能。

  第二节游魂救父

  在许多有关妈祖的记载和传说中都提到妈祖在年轻的时

  候,就有一种游魂救父能力。《三教源流大全》卷四:“兄弟

  四人业商,往来海岛间,忽一日,妃手足若所失,眼目移时。

  父母以为暴风疾,急呼之。妃醒而悔曰:‘何不使我保全兄弟

  无恙呼’,父母不解其意,亦不之问,暨兄弟赢胜而归,哭言

  前三日咫风大作,巨浪接天,弟兄各异船,其长兄船飘没水

  中耳。且各言当风作之时,见一女子在牵五两(肛蓬桅索)而

  行,渡波涛若平地。父母始知她向之膜目,乃出元神兄弟也,

  其长兄不得救者,以其呼之疾而神不及护也,恨无已。”在

  《天后图》上册第四幅中曾描述了上述情节,称“正织机神游

  沧海。”内容是妈祖正在水平织机上操梭织布,旁有一姊妹在

  抽纱。在妈祖头上方有一道光芒射出,远处是妈祖游魂到了

  沧海,疾视遇难的父兄,旁边有一段文字说明:“时值九秋,

  后父兄两舟济海,西风正急,波涛震奔,后方炽急心动,遂

  闭捷神驰,手持梭,足踏机轴,若有所挟而失恐之之意。”

  《救封天后志》卷下也有此织机救父的场面,在《天妃图》上

  册第五幅“破惊涛遂救严亲”中,就绘有货船正在沉没,妈

  祖在空中挽救落难的父兄,由于抢救时听到母亲呼叫,其父

  又掉进海中。旁边有一段文字:“机上凝神,母怪急呼,后醒

  而泣日:‘父得保全,兄已没矣,!始知顷所足踏者,父之舟,

  狱麦单4章簇港祖

  手持者,兄之舵,呼醒舵摧,竟不获救。”在《天后本传》中

  的“抛梭拯溺”(图5),

  就是这种传说的形象化

  反映。在以上资料中,实

  际有两种传说:一种是

  妈祖挽救落难的兄弟,

  一种是挽救落难的父

  兄,从大量资料看,后

  一种说法较为普遍,并

  且流行着有关传说,如

  台湾民间有这样传说:

  大陆传说妈祖从小

  聪明伶俐,,文温尔雅,

  是一位孝敬父母的女

  子。有一天她帮助母亲

  织布,忽觉困倦,伏机

  而睡,在梦中看见,海

  涛汹涌,巨浪滔夭,突

  然发现有一只船摇摇欲

  坠,船上水手已经翻船落水,

  图5 抛梭拯溺采自《天后本传》

  正处在危机之中。她一看原来

  是父亲及两个哥哥。妈祖急忙跳入海中,用嘴咬住父亲的衣

  服,两只手各抓住两个哥哥的手,奋力向陆地游去,但是途

  中忽然听到母亲的呼叫声,妈祖回应,不料因口开而将父亲

  掉在海里,妈祖也从梦中惊醒。醒后向母亲叙述梦中所见,母

  亲说梦情不足为信,但不久,两哥哥归来,痛楚地叙说了遇

  难的经过,父亲不幸身亡。妈祖听后泣不成声,痛不欲生,自

  恨未能及时救出父亲。

  这个传说与《天妃图》是基本一致的,《天津皇会考纪》:

  “其兄经商,遇风雨,白浪滔天,舟摇摇,势危急,女眼目出

  神救之。”

  妈旗格仰

  一个正常的妇女, 怎么能在梦中抢救海难中的父兄呢?这

  对科学来说

  流行的看法

  , 是纯然的谬误, 但这种思想认识却是古代极为

  , 也就是古代巫教的解释

  由三界组成的, 上界居神,下界居鬼

  。在巫教看来,世界是

  , 中间居人,而人界中

  , 又是沟通三界往来的媒介。

  他们沟通三界的方法无非有两种:一种请神附体,一种是过

  阴,即巫现的灵魂可以出游,去到鬼神世界从事巫教活动。

  《天妃图》中的妈祖游魂救父,正是妈祖通过过阴形式,去搭

  救父兄。其中所谓梦境中的妈祖,正是她的出走的灵魂—-

  游魂。这是一般凡人所不具备的,而是巫现所特有的“职

  能”,或者是一种“特异功能”。因此从妈祖的游魂救父可知,

  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巫女。

  在历代文献传说,也记载妈祖是一个巫女,

  黄岩孙

  氏女。为巫,

  黄公度

  《仙溪志》卷九

  能知人祸福,

  《三妃庙》:“顺济庙

  段而人祠之。”

  如:

  , 本渭州林

  《题顺济庙》:“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攀睛

  空。平生不厌混巫媳, 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醒无水旱,四

  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 千里危摘一信风。”

  丁伯桂

  言人祸福,

  《顺济至妃庙记》: “神,莆田循州林氏女。少能

  投称道贤神女,或曰龙女也。莆宁海有堆,元佑

  丙寅,夜现光气

  馆我于是有祠,

  环堆之人,一夕同梦曰:“我泪州女也,宜

  曰圣堆。”

  李俊甫《甫田比事》: “调州神女林氏,生而神异,能言

  人休咎,死庙食焉。”

  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世传通灵神女也

  林氏,渭州屿人。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既始,

  , 姓

  众

  为立庙于本屿。”

  《兴化府志》

  女。’二

  妈祖“亦称妃,如里中巫,及见延枯本称神

  在这些记载中, 称妈祖为“巫媳”、“为巫”、“里中巫”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 第二章 名巫.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