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责任者:李露露
出版者:学院出版社
来源:妈祖的信仰
摘要:妈祖的信仰 收复台湾
收复台湾
自古以来台湾就是中国的领土,居住不少土著民族,后
来又有了大批汉族迁入,他们共同开发了宝岛。从明天启四
年(1624年)开始,荷兰逐渐侵占台南领土,后来西班牙人
占领了基隆港,崇祯十四年(1661年)荷兰战败西班牙,侵
占了整个台湾。荷兰侵略者在当地实行残暴统治,又派传教
士从事奴化教育,因此激起台湾人民的反抗,如郭怀一领导
的起义就是一例。清顺治三年(1646年),郑成功高举“杀父
报国” 的旗帜,以厦门为中心,进行抗清斗争,同时反对荷
兰侵略者,顺治十八年(1661年)开始,收复台湾,至康熙
元年(1662年)完成,并设立府县,进行屯田,在其民族地
区传播牛耕及农具,后来又提倡种蔗制糖,煮海水晒盐,开
矿冶铁,大大发展台湾经济。
康熙元年(1662年)郑成功死后,其子郑经继位。康熙
十二年(1673年)清朝内部发生斗争,争夺中央统治权,云
贵的西平王吴三桂与广东的南平王尚可喜,福建的靖南王耿
继茂联合反对清朝皇帝,号称“三藩之乱”。郑经也与耿继茂
联合,出战福建清军。康熙十九年(1680年)清朝平定了
“三藩”之乱,郑经败退台湾。次年郑经死,诸子夺权,势力
1 12 妈熬雄仰
每况日下。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清朝利用郑氏内哄之机,
出兵台湾,设立台湾府,下辖台湾,诸罗,凤山三县,同时
派总兵和水师副将分驻台湾和澎湖,以利巩固国防,抵御外
敌侵入。
在上述收复台湾的过程中,流传不少妈祖协助收复台湾
的神话故事。
第一节妈祖助清收台
《清朝文献通考??群祀考二》康熙十九年(公元168。
年)“师征台湾,神涌潮以济师,遂克厦门,及平台湾,亦显
灵‘异”,。《古今图书集成》二十八引《甫田县志》:“康熙二
十年(1681年),舟师南征,大捷。提督万正色以妃灵有反风
之功,闻于朝,诏封昭灵显应仁慈天后遣官致祭”。这方面也
有形象化资料。《救封天后志》卷下“助风退寇”:“康熙庚申
年二月十九日,将军万统舟师征剿厦门,统崇武与敌对垒,夜
梦天后告之曰:“吾佑一航北汛上风取捷,随使其远遁’。次
日果得北风骤起,敌遂披靡大败而退,至二十六日,会厦门,
入台湾内地,海宇自是清宁,万将军大感神助(图38)”。
在《天妃图》下册第十九幅描述了“师泉故事”。该幅题
为“解军渴固井流泉”中,描述了清朝靖海将军侯施率战船
多艘,驻扎后缺乏饮水,妈祖神示后,才得到充足的饮水。文
字说明:“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十月,靖海将军侯施奉命
征剿,师屯平海,地多斥卤,樵汲维艰,惟神宫前一小井,炊
璧弗继,将军求祷之,而清泉泛溢,不异耿恭拜井之奇。爱
勒日: ‘师泉作志,以著显灵,。”在类似的画册《救封天后
志》卷下也有同样的记载:“靖海将军侯施,于康熙二十一年
十月,奉命征剿,大师去屯于平海,此地斥卤,樵汲维艰,只
有神宫前小井一口,甚浅,当炎天早候,龙为枯竭。数万军
第十二幸_收复台湾1 13
取(取)给炊璧弗继,将军
候乃祝诸神, ‘以大师札
住,愿岌神力,惮源源可
足军需’。祷毕,而清泉沸
溢,真不异耿恭拜井之奇,
因是千万军取用不蝎,爱
勒不额之曰:‘师泉夕,并
作‘师泉志,,以著神床”
(图39,40)。
施琅在准备征台的军
事行动中,也多得妈祖庇
护。《救封天后志》卷下
“国朝康熙二十一年一月,
将军侯施,舟次平海,因
谋进取。于十二月二十六
日夜开船,一宵一日,仅
到鸟坛洋,因无风不得行,
图38 引舟入粤采自《天后志》
令驾回平海,未到澳,而大风倏起,浪涌滔天,战舰上小艇,
随涛浮漾外洋。天水森茫,十无一存之势。次早风定,差船
寻觅,及到媚洲澳中,见人船无恙,且喜且骇,曰:‘似此风
波,安得两全’。众曰:‘昨夜风波中,我意为鱼腹中物矣。不
意见船头有灯笼火光,似人挽揽至此,皆天后默佑之力’。将
军因于二十二年正月初四早,率各镇营将领,赴泥致谢,遍
观庙宇,捐金吊各匠,估价买料,重兴梳桩楼,朝天阁,以
显灵惠”。
收复台湾的头一站,是收回澎湖,这既是赴台的跳板,又
是征服台湾的序幕。《通俗编》:“国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
年),以助克澎湖,又加封天后,编列祀典”。在《天妃图》下
册第二十幅“赖神功澎湖破贼”中,有具体的反映。画面上
两军对战,清军失利,后妈祖从空而降,才使清军转败为胜.
1 14 妈扭信仰
图39 海岸青泉采自《天后志》图4。师泉采自《妈祖千年祭》
文字说明:“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内将军侯奉命征
台,路过澎湖,蓬符窃踞要津,难以径渡,于是整奋大师,连
发大炮,恍见神摩旗率,将助战,遂克其众”。《救封天后
志》卷下:“国朝康熙二十二年六月内,将军施奉命征剿台湾,
洋洋大海,澎湖系台湾中道之冲,蓬符窃踞,出没要津,艰
以.径渡,侯于是整奋大师,严伤号令,士卒舟中,咸谓幌见
神妃如左右,遂皆贾勇前进,敌大祭火炮,我舟中亦发大炮,
喊声震天,烟雾迷海,战舰衔尾而进,左冲右突,凛凛神威
震慑,一战而杀伤彼众。并淹没者不计其数,其头目尚踞别
屿,我舟放炮攻击,遂伏堵驶舟而遁,澎湖自是肃清,先是
未克澎湖之时,署左宫千总刘春,梦天妃告之曰:‘二十一必
得澎湖,七月可得台湾’。果于二十二澎湖克捷,其应如响。
第十斗幸收复台湾115
又是日方进战之顷,平海乡人,入天妃宫,咸见天妃袍透湿,
其左右二神将,两手起泡,观者如市,及报是日澎湖得捷,方
知此时即神灵阴中默助之功”。(图41)
施琅在占据台湾后,同样遇到了饮水困难,这给军队带
来很大威协,因此也祈求妈祖。《救封夭后志》卷下:“康熙
二十二年六月,将军侯施征战台湾,大海之中,井泉甚少,每
于潮退时,就海次坡中扒开尺许,俱有淡水可餐,及进台湾,
彼处之淡水遂无,因念神床。并叙入奏章??。又康熙六十
年,台湾作乱,提督兰于六月会师干七昆身,时值炎蒸酷暑,
万军苦渴,因祷于神,适当潮退,军士就昆身坡中扒开尺许,
俱有淡水可餐”。
此外,清朝在巩固对台湾的统治过程中,也多利用妈祖。
《夭妃图》下册第二十一幅:“过甜砧梦佑王臣”中,描述同
知林升过澎湖时,受到妈祖保佑的情形。文字说明:“康熙二
十二年总督姚既平台湾,有随征同知林升,总兵游澎,自台
回,梦戴红帽四人至前,何所从来,曰:‘奉后命护尔’!及
过砒砧,舵折将覆,竞无虞,并见后现身保护云”。
《救封天后志》卷下:“国朝随征同知林升同意兵官游澎,
奉委往抚台湾,于康熙二十二年九月初五日,由循州放洋,初
六晚至台湾,十五日自彼开驾回,十八夜梦天妃在肛,有四
人戴红帽从水仙门而上,问其所来,答曰:‘船有厄,将为尔
护’。十九早舟过甜砧屿,搁浅舵折,众惧,投拜神前,恳求
庇佑,倏见夭妃现身,降灵保护,乃得平稳”。
第二节镇压朱一贵起义
清朝统一台湾后,虽然在政治上归于一统有于国家的统
一和文化的交流,但是清朝官吏在当地残酷地统治人民,征
收苛捐杂税,禁止人们入山伐木,严禁秘密集社,不少人民
1 16 妈扭信仰
图41 澎湖破敌采自《天妃图》
第十二章收复台湾1 17
被捕入狱。引起人民的坚决反抗,朱一贵起义就是一个突出
事件。
朱一贵为福建长泰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迁居台
湾,与当地人民有密切往来。康熙六十年(1721年)四月,朱
一贵以反对清朝的民族压迫为‘旗帜,号召各地人民反对清朝
统治,起义烽火很快燃遍台湾大地,群众纷纷响应,有众三
十多万人,杀死台湾总兵官欧阳凯,占领全台。五月,朱一
贵称“中兴王”,下封诸将为公、侯、国师。由于起义军追求
功名,讲排场,削弱了人民的斗争意志,同时,在清军的强
大压力下,起义军内部发生矛盾,杜君英与朱一贵争权,后
者还投降了清军,清朝派遣一万多官兵,共六百多艘船只,一
举攻下台湾,朱一贵英勇就义。
在妈祖信仰中,也有不少妈祖帮助清朝镇压朱一贵起义
的神话。《天妃图》下册第二十四幅:“平台匪敬答神麻”中,
描述了台湾朱一贵起义,清军征战不克,后请妈祖神协助,才
把起义镇压下去。文字说明:“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匪
朱一贵乱,提督蓝六月兴师,十六日_攻鹿耳门,克覆安平镇,
及潮退之际,海水加涨六尺,各舟直入,贼惊骇奔逃,台地
悉平。奏请赐赠匾联,并追封先代”。在《救封天后志》卷下
有一幅“潮退加涨”之图,也是讲的是镇压起义军的事:“国
朝康熙六十年,台匪朱一贵乱,提督兰六月兴师,十六日次
鹿耳门,克覆平安镇。及潮退之际,海水加涨六尺,又有风
伯效顺,各舟群挤直入,贼惊骇逃奔,台地悉平,提督于雍
正三年入京面奏,仰恳赐赠匾联,并追封先代。”
以上收复台湾的神话故事,就政治军事情节而言,基本
是历史事实,就妈祖庇护而言,又是统治者的杜撰,其目的
是利用海神之威,壮清军之胆,灭敌人之威,通过神权来鼓
.舞士气。由此进一步看出,人创造了神,人也利用神。人民
大众利用海神.统治阶级更利用海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