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宗教信仰>>多神的世界

死后为神字体显示:      创建日期:

主要责任者:李露露

主题和关键词:

出版者:学院出版社

来源:妈祖的信仰

摘要:妈祖的信仰 死后为神

死后为神
  妈祖在世时间不长,活到三:十来岁即离开人间。但是她的影响并没有结束,在其死后,人们又把她塑造为著名的海神。
第一节泥峰飞升
  《救封天后志》卷下:“宋太宗雍熙四年丁亥,后年二十九岁,秋九月八日,后语家人曰:‘心好清净,尘寰所不乐居,明辰乃重阳日,适有登高之显,预告别期’。众咸以为登临远眺,不知其将仙也,次晨焚香演经,谓诸姊日:‘今日欲登山远游,以畅素怀,道阻且长,诸姊不得同行,伤如之何’?诸人笑慰之曰:‘游则游耳此何足多虑’。后遂渡海径上循峰最
高处,但见浓云横帕,白气亘天,恍闻空中丝声韵叶宫徽,直彻钧夭之奏,乘风翼霭,油油翱翔于苍星皎日间,众咸歉歇惊叹。徘俯视人间,若隐若观,忽彩云布合,不可复见。嗣
后屡呈灵异,乡之人,或见诸山崖水洞之旁,或得之升降跌尘之际,常示梦显圣,降福于民,里人畏之敬之,相率立祠祀焉,号曰‘通贤灵女”,。这就是妈祖谢世成仙的传说故事妈租信仰
  关于妈祖逝世的时间,也没有定说。要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二八引《明会典》:“天妃宫在龙江关,永乐年造。每岁以正月十五日、三月二十三日,遣南京太常寺官祭。”同书卷二八又载:“雍熙四年二月十九日升仙,一云景德三年十月初十日也。是后常衣朱衣,飞翻海上,里人祠之,雨肠祷应”。说明其死亡有两个年代;一是宋雍熙四年(公元987年),《东西洋考》、《莆田县志》、《天妃灵应记》、《林氏宗谱》、《临图12 白日飞异采自《天后本传》安志》等均持此说,二是《莆田县志》(公元九日,1006年)十月十日
认为卒于宋景德三年或二月十九日,。但是具体月日分歧较大,或九月法不一,或二十七,
志》、《长乐县志》、或十月初十。因而关于妈祖年龄也说或三十岁,《东西洋考》如《天妃灵应记》、均持此说。志》:“室居未三十卒。”但不论如何,王元恭《莆田县《四明续她也是一位年轻的妇女。
第二节渭州祖庙
  妈祖生前是循州屿的著名巫师,在当地居民生活中有重要影响,她死后也为人们所怀念,加上妈祖神话—“显灵”的流传,人们把妈祖作为神加以崇拜,纷纷建立妈祖庙。《历代神仙通鉴》卷十九“没后乡人立庙于循州之屿。”最初的庙宇可能是草棚建筑,仅数椽而已,正如现代南方或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所搭的草棚子,是极其简陋的,作为祭祀妈祖的场所。据说该庙就建立在循州屿的高坡上,与西埔半岛对峙。在小祠旁有一块岩石,刻有“升天古迹”,并有矮小的房屋顶插入岩石中。有人说这是妈祖的葬地,也有人说是妈祖作法的地方。而升天正是在祭坛举行的。此时供奉的妈祖是循州岛的岛屿保护神。后来,随着妈祖地位的提高,泥州屿的妈祖庙才得到扩建。据《泥州志》记载,在宋仁宗天圣年间(公元1032年)商人全宝开始扩建。这一点在《天妃图》下册第一幅“蓬怪物祷神起旋”就是专门描述三宝得天
妃庇护后,“捐金增修庙宇,焕乎改观。”《救封夭后志》卷下“起旋”也描绘了三宝修祖庙的情景。
   乾隆《兴化府莆田县志》卷一《舆地》:“循州屿,一名烯江,有黑白搏石,可为荟子,在大海中,与琉球相望。天后庙在焉。洪武永乐中两加封号,香火甚盛。庙其故居地也叨
林艾轩与林晋他书海中一山名调州,隔岸视之约五、七里许,一水可到此州,乃合两山,蜿蜒之状,有田数十顷,可耕可食,鱼米极易辨,可以中室,读书隔绝人世,元宾之乐,惟
誉为知之。”在同书卷三《坛庙》条称,“天后庙在嵋州屿,神姓林,唐闽王时都检巡愿女,宋屡有封号,永乐初封宏仁,曾经天妃立庙致祭,凡使海外率皆祭祷,国朝救封昭灵显应仁
慈天后,加封福佑群生l诚感威孚神号,遣官致祭。康熙二十年总督姚启圣捐体起盖三门及钟鼓二楼,焕然壮观,城中有行祠在文峰宫”。在循州屿流传不少妈祖帮助建筑庙宇的神话故事,如选择地址,神功运木料等等。在《天妃图》下册第十三幅中,以“建寝殿杉木自至”为题,描绘了妈祖为庙宇运输木材的情形。妈祖信仰云端中站着妈祖,在海浪中有一批木料正往循州运送。旁边有一段文字说明:“周指挥之立庙泉州也,运木赴循屿,其杉木未运者,浮水面自飘至循,木上各有‘天妃夕二字必众皆奇之。自是重建寝殿复塑圣像。时又有张指挥领兵出海,深蒙庇佑,因载木至循,构一阁于殿之左,曰‘朝天阁’。”自宋代以来,在循州建有不少妈祖庙,供有主神,定期还有庙会(图13)。
第三节莆田庙宇
  妈祖庙起于循州,后来传到大陆,首站就是莆田。大陆上最早的妈祖庙都是在莆田
建立的,主要有:
平海天妃宫
平海天妃宫建于宋咸平二年(999年),这是妈祖死后十二年兴建的,称“通灵神女庙”。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水师驻扎平海,缺乏饮水,后附近的泉水上涌,解救了军民之渴,施
琅亲书“师泉”二字,立石碑,使该井成为当地重要名胜古迹。
圣墩神女庙
  莆田宁海圣堆神女庙,建立较早,是妈祖进驻大陆的重要一步,丁伯桂《顺济圣妃庙记》:“莆宁海有堆,元枯丙寅第姆章佩.死后为种(1086年),夜现光气,环堆之人,一夕同梦,曰:我帽州神女也,宜馆我,于是有祠曰圣堆”。廖鹏飞《圣墩祖庙重建顺济庙记》:“元枯丙寅岁,墩上常有光气夜现,乡人莫知何祥。有渔者就视,乃枯搓,置其家,异日自还故处。当夕遍梦墩傍之民曰:‘我渭州神女,其枯搓实所凭,宜馆我于墩上’。父老异之,因为立庙,号曰圣墩”。在《救封天后志》卷下有一幅《圣敦神木》的画面,就是建圣墩庙的场面,该书解释说:“莆海东有高墩, 常有光气夜现,渔者疑为异宝,伺而视之乃水漂一木发焰。渔人拾置诸家,次晨视之,木已自还故处,再试复燃,当夕托梦,于宁海墩乡人曰:‘我循州神女,其木实所凭也。宜祀我,当锡尔福’。父老异之,告于制翰李公,公曰:‘此神所栖了,吾闻循有神姑,显迹久矣。今灵光发见昭昭,必为吾乡一方福,叨神之庇,其在斯乎’。遂募众营基建庙塑像崇祀,号曰圣墩”。
仙游枫亭天妃庙
  仙游枫亭天妃庙也建于宋代。刘克庄《风亭新建妃庙记》风亭庙“宋元符初(1089年),水漂一炉溯讼而??感梦曰: ‘循州之神也,迎致锦屏山下,草创数楹祀之”。《救封天后志》卷下:“宋哲宗元符初,莆南六十里,地名曰枫亭,其溪达海,系南北通深。戊寅湖长时,水漂一铜炉,宝色莹然,溯流而至。乡人观者如堵,咸啧啧称奇。从下水取而藏之。是夕。枫人同得梦云:“我循神也,欲为尔一乡造福。”相传异其事,爱备香花奉铜炉至锦屏山下,草构数椽祀焉。凡祷祝得不应验。里人林文可感神灵默枯,割田与众,募建以广之’,。
莆禧天祀祠
  莆禧天祀祠建于宋代。《夷坚志??夷坚志戎》:“绍熙三年(1192年),福州人郑立之,自番禺泛海还乡。舟次莆田境浮曦湾,未及出港,或人来告,有贼船六只在近洋,善谋脱计。
于是,舟师谐崇福夫人庙求救护。”浮曦祠的建立早于绍熙三年。现存的天后宫为清代重建。
白湖庙
  白湖庙的建立也是如此。《顺济圣妃庙记》:“白湖堂邵,一夕梦神指为何处,皿相陈公卿闻之,乃以地券奉神立祠”。《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引《杭州府志》妈祖“死后
祠于莆之圣堆江口白湖。宋宣和五年,赐顺济庙额”。在《天妃图》上册第二十一幅、“梦神嘱庙宇顷成”中,就描述了妈祖托梦建白湖庙的情形。在室内有三人,另有五人在野外测
量相地,选择庙址。文字说明:“宋绍兴二十六年(公元1156年)丙子,以郊典特封灵惠夫人,次年秋神来相宅,取莆城东之水市地,曰‘白湖’,梦示章邵二姓。少师陈俊卿闻之,验地果吉,兴工创建,庙宇顷成。”白湖庙是南宋宰相陈俊聊在家乡提倡建筑的。《救封天后志》卷下《托梦建庙》记录更详:“绍兴二十七年秋,莆城东五里许,有水市,诸舶所集,曰‘白湖’。神来相宅于兹。章氏邵氏二族,人共梦神指立庙之地,少师陈公俊卿闻之,验其地果吉,因以奉神、岁戊寅、庙成。三十年流寇刘巨兴等啸众,直抵江口,居民虔祷于庙,忽狂风大震,烟浪滔夭,晦冥不见,神灵现出空中,贼惧而退。既而覆犯海口,神又示灵感,贼遂为官军所获。奏封夭子,诏加封灵惠昭应夫人”。从莆田地区的妈祖庙看出,其中绝大部分是在宋代建立的,这是妈祖登陆的起点。丁伯桂《良山顺济圣妃庙记》:“莆人户祠之,若乡若黑悉有祠。所谓循州、圣堆、白湖、江口, 特其大者尔。”从而使妈祖庙在大陆兴建起来。《福建通志坛庙志》所载,福建全省有50写的市县有天后宫,粗盖面积达80%左右。
妈祖神移居大陆,在莆田,仙游等县落户,具有重大的意义,首先,原来澹州屿是一个孤岛,与外界接触少,难以传播,但到了陆地之后,便于妈祖神信仰的传播。上述有些地方为当地政治中心,或者是商业、渔业等经济港口,人们需要妈祖神,也便于敬请妈祖神(距帽州屿较近),所以先出现了妈祖庙,又作为向其他大陆传播的起点。其次,在上述地区有不少富商,也有不少官吏,这些人为了统治阶级的利益,迫切需要利用妈祖这样的神权,巩固对地方的统治,因此,这些官吏、商人注意搜集妈祖传说,并且把它与自己的功绩联系起来,上报皇帝,进行加封,大大提高了神格化,又利用行政命令的手段,进一步推广妈祖信仰。此外,妈祖驻大陆后,神性也发生了重要变化,原来妈祖仅仅是泥州屿的地方神,但是到了陆地后,妈祖神不仅仍具有保护航海的作用,由于当地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妈祖又成为主宰旱涝的水神,这是妈祖成为海神的重要一步。沿海居民对妈祖的依赖性就更大了,并逐渐演变为主宰生育,驱疫和战争之神,于是妈祖成为沿海和附近的最大女神,具有万能之神的性质。
第四节非佛非道之神
  妈祖是中国和东南亚地区的海神,也是万能之神。但是,她属于什么宗教?具有什么性质呢?目前学术界有几种观点,一种认为属于佛教,一种认为属于道教,一种认为是佛教、道教和儒教的合一。从某些现象上看,三种看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仔细推敲,它又不属于以上任何一种宗教,而是一种民间信仰,但它深受佛教、道教、巫教和儒家思想的影响。
在有关妈祖的传说和信仰中,有许多佛教的因素,首先表现在妈祖的出生传说上。《救封天后志》称妈祖之母王氏,礼佛戒斋,祈求观音力士,梦中授药丸,后来生妈祖,这种
感生神话,显然是佛教的产物。又传说妈祖五岁就能诵《观音经》。元朝有人把妈祖为观世音的化身。黄什昭《圣墩顺济祖庙新建蕃厘殿》:“妃林氏,泪州故家有祠,??泉南、楚、
越、淮、浙,山峡海岛,在在奉尝,即补陀大士之千亿化
全文内容请见附件pdf: 第四章 死后为神.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