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当前位置: 首页>宫庙建筑>概述
莆田文化丛书 妈祖文化概述 更新时间:2015-01-13

  中国的神话传说多以历史上真人真事为中心内容,它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心灵和愿望的直接抒写,世俗化很强,能给人以亲切感,给人以安慰和寄托,甚至给人以力量。它的这一特点,是由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特别深重的苦难磨砺所决定的。

  有人说,神话既是科学蒙昧时代人类的某种思想迷信的反映,也是人们在同自然和命运搏斗中所产生的善良愿望和美好理想的象征。应当承认,神话也是一种历史文化,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迷人的神话。 

  妈祖神话传说正是如此。我们应该承认,妈祖神话传说,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形态,她自然也是华夏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 

  妈祖,应该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惟一的救苦救难的女海神。 妈祖信仰从产生至今经历了整整1 000年。作为民间信 仰,它延续之久,传播之广,影响之深,都是其他民间崇拜 所未曾有过的。它虽几经起落,但至今在全国各地,特别是 福建沿海和台湾仍然十分风行。 

  妈祖信仰起源于宋代(960一1279)福建莆田沿海地区, 妈祖原名林默,是当地一个为救助海难而献身的未婚女子,相传宋代建隆元年(960)出生于莆田海滨,卒于宋雍熙四年(987)。生前好行善济世,常在湄洲海面,凭着她一身好水性和一颗菩萨心,在乘船渡波上多次救护遇难渔民和商人。死后人们对她怀念感戴,继而立祠祭祀,从此开始了对妈祖的崇拜信仰。 

  这位地方性的民间神抵很快地受到宋代朝廷的重视。北宋宣和五年(1123)朝廷赐予"顺济"庙额,南宋绍兴年间(1131一1162)淳熙年间(1174一1189),又先后赐予"灵惠夫人"、"惠灵妃"封号,从而开始确立妈祖海神的地位。此后,从13世纪至20世纪初,历朝对妈祖一再褒扬浩封,封号愈加显赫,神格也不断提高,光圈越来越璀璨了。从妃到天妃、灵妃直至天后、天上圣母 

  海神妈祖为众人所信仰的一个重要原因,十航海事业在宋代以后的各个王朝中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至元代(1271一1368)是中国航海事业空前发展时期。偏安江南的南宋朝廷、海上贸易更成为其主要的经济命脉。元朝定都北京后,粮食依赖于南方。从元世祖至元年间(1260一1294)开始就采用海运的途径,每年达数百万石之多。明代(1368一1644)初期虽然实行海禁,但海上的嘈运并未停止过。以郑和和王景弘7次下西洋为代表的频繁的外交活动开拓了中国航海事业的新领域。到了清代(1644一1911),为收复台湾澎湖进行了大规模的横渡海峡的征战。由业可见,航海事业在历代王朝中确有突出的地位。而海神妈祖又是航海者的精神支柱那么,从朝廷到百姓,特别是渔民们对妈祖的信仰依赖就顺理成章了。

  在历代对妈祖的褒扬倡导中,朝廷命官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宋代,对妈祖共有14次褒封,其中有7次是出于妈祖治疫、防风、救旱等与民众利益休戚相关的圣迹传说。其后的元、明、清三代对妈祖褒封不下20余次,其显灵圣迹的传说却无一不涉及到政治、经济、军事等国家事务活动。元代的5次褒封全部与槽运有关。明代虽然只褒封两次,但 与出使有关的御祭就达14次之多。清代褒封巧次,有5次属保护册封使,7次与军事活动有关。郑和与王景弘七下西洋,历时近30年,涉沧溟10万余里,往还于太平洋、印度洋和阿拉伯海,前后到达30余国。他每次都要对妈祖顶礼膜拜,修庙立碑。其后明清两季册封使更在所乘舟船中供奉神像,逐渐形成了封舟开航之前举行隆重祀典,归航后相继著录天后显灵应事,因袭定例。郑和最后乞求保护的主要神对象就是妈祖。 

  妈祖信仰的传播与福建航海者及商人的活动也有密切的关系。宋元以来,福建的航海业在全国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福州、泉州、厦门都曾经是中国最著名的港口。航海活动的范围北及日本,南抵东南亚各国。 

  福建航海者的船舶所到之处,妈祖信仰也就随之在当地播扬。北方沿海出现的一些妈祖庙,如辽宁营口妈祖、天津天后宫、山东烟台天后行宫等,其建筑材料都是福建闽南一 带制作加工后再经海运到当地,以资营建。同样,历代福建商人辗转江湖到内地行商的同时,也带去了妈祖信仰,因此,内陆地区妈祖的分布往往也意味着福建商人的足迹所至。 

  妈祖信仰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除了有关的史料记载外,还包括众多的宫庙建筑、巫刻毛工艺精美的各种供 奉祭品、绘画等古迹文物,以及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与民情风俗。

  妈祖信仰也是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无可疑问的。它与中国历史文化的诸多方面,如社会学、史学、古代航海学、民间文学、民俗学、宗教学、以及建筑学、艺术史等学科有广泛深刻的内在联系。而妈祖信仰的多咙存 则是揭示这种联系的重要媒介。 

Copyright © 2007-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省图书馆 闽ICP备07002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