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沿革
慈诚宫创建於清嘉庆儿年(1796),原庙位於士林旧街,咸丰9年(1859)漳、泉分类械斗,十林旧街被泉州人焚毁,庙宇毁损。咸丰10年(1860),漳州光民遂卜吉地於下树林,由潘永清、潘盛清商请板桥首富林国华协助,东建街坊,改称为「霞树林」,後来美其名为「士林」。
漳州籍十民迁街时,将新街的中心规划为庙址。同治元年(1862)地方士绅被发起兴建妈视庙,原庙名「芝兰宫」,後易各为「慈诚宫」。光绪元年(1875)慈诚宫再度迁建於现址,由士林新街绅潘永清负责兴建工程,佑由由地主曹七合捐地,至光绪6年(1880)完成庙宇建筑。
日治时期,慈诚宫因受风雨俊蚀,粱布刺顷毁,昭和2年(1927)由委员潘光偕及主任委员何炳奎、副主任委员郭邦光等人倡议重修,于昭和10、11年(1935、1936)扩建两侧殿宇,慈诚宫历经十载,于昭和12年( 1937)完成修护。目前庙中保存相常丰富的石雕作品。
民国74年8月19口经指定为国家第呈级古迹,民国85年建庙200周年,由前总统李登辉敬献「圣德齐天」匾,民国79年并以香樟木雕制12尺高的妈祖圣像目前供奉於正殿前临时行宫内。至民国95年时慈诚宫筹划兴建妈祖道场,以弘扬妈祖懿德文化。
建筑欣赏
慈诚宫为三进二院九开间的建筑格局,分别为三川殿、正殿及後殿,两旁为两翼廊,目前庙貌为昭和12年重修时的建筑形制。三川殿有一对龙柱,为光绪3年(187幼的作品,龙柱采八角柱身、四爪握珠,其上装饰八仙人物。
正门有一对石狮,公狮张口含珠,脚踩绣球,母狮闭口带小狮,系光绪年问的石雕风格。正门两旁石窗分别为「万仙阵」及「诛仙阵」石雕,正门门柱对联系光绪3年迁建时的作品,其上书有: 「慈航存济众深心波涛衽席,诚夏奏迎神大乐钟鼓笙铺」,系以庙名「慈诚」二字为对联冠首的联句。
三川殿为兀通曰瓜的楝架,由於庙宇建筑挑高,所以在通梁的下方,增加「一斗曰升」的木构件做为补强的构件。後步口有一对龙柱,为昭和3年(1928)的作品,龙柱为四爪握珠,其上装饰有《封神榜》人物。
民国49年慈诚宫再次重修,聘请台南画师陈玉峰绘制三川殿门神,正门门神为秦叔宝与尉迟恭,两旁为公公与宫女,公公手执宝剑与圣旨,宫女手捧牡丹与酒杯。测殿门神为四大天王,其手执「剑、琵琶、雨伞、小龙」,象徵「风、调、雨、顺」。
正殿为单檐歇山式屋顶,殿内的楝架为三通五瓜,金瓜筒造型,系漳州派的风格。正殿前龙柱为光绪3年(1877)的作品,由钦加五品衔贡生潘盛清暨*姓子弟听敬献,并由恩科进士潘成清敬题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