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北港朝天宫是台湾妈祖信仰的重镇,尤其日本统治台湾 以後,因为有各种统计数字,更可以显现其不仅为妈祖信仰 的大本山,其信仰人口也远超其他民问信仰。昭和16年(1941)台湾总督府委托台北帝国大学文政学部讲师宫本延 人从事全面性寺庙调查,其报告曾列出全台信仰人口最多庙 宇每年之参拜人口,分别为:霞海城隍庙25万人、青山王 馆5万人、指南宫20万人、北港朝天宫150万人、东港东 隆宫5万人。’可见北港朝天宫信仰人口占当时台湾全人口 数约四分之一,全台庙宇莫出其右,而台湾总督府亦特别重视之。日据时期之北港朝天宫发展状况也相当程度反映出日据时期台湾总督府宗教政策之转变。
二、朝天宫的创建与经营
北港地区虽早在明郑时代即已开发,但史料记载却语焉不详,据明治36年(1903)台湾临时土地调查局《大糠榔 东顶堡旧惯调查书》一、大租户与小租户项下:(三)、先占者姓名谓:
军用金献纳者陈立动;郑成功之功臣陈县。
同书(二)、〈先占时机〉,谓:
旧志不存,所载源由,系依据相传。碑记载。据云:
清康熙年闲,本岛闭始并入清国版图,当时官方将本
地区之开垦权颁给捐款协助军饷者。另水灿林注及土
问厝注部分土地取得方式如同上述;另一部分系郑成
功击退荷兰人後颁给其功臣者。
据此,复证以北港东南区至嘉义市问数百甲土地於清领台湾 後为施琅以垦荒名义占有,北港地区在明郑时代己经开发应 无问题。至於上述郑成功部属陈县,其後裔之发展状况不明,但陈立勋後裔传衍14代,至今仍活跃於云林、嘉义地 区,可以相信上述记载应非空穴来风。而陈立勋则与北港朝 天宫的营建有莫大关系。
康熙33年(1694),佛教临济宗第34代禅师僧树璧奉 湄洲天后宫朝天阁妈祖神像来台,在诸罗海口笨港登陆.时台湾荒地已辟,外九庄人口日增,笨港扼海交通要冲,船只辏集,人口之增加尤速;庄民均自福建渡海而来,素厌神灵,无从瞻拜,故见僧人奉神像来,遂议留为主持香火。初赁民居,矮屋低檐,至为简陋。
康熙39年(1700),九庄居民始议公建,时有陈立勋者,为福建省同安县十七都积善里刘营社人,於清军攻台时捐助军饷,取得笨港附近土地开垦权,其垦地分布於今嘉义县鹿草乡、六脚乡;云林县水林乡、北港镇一带,拥有田园数百甲、糖廊、店面甚多,为大业户,并於朝天宫前左侧 经营土垄问,碾米贩运内地,时戚神灵,乃捐献庙地,编竹葺茅,成一小祠。
朝天宫虽是由外九庄居民合建,但其能不断茁壮,却与 僧侣的用心经营有密切关系。当时笨港溪春夏间水涨,南北 两岸行旅维艰,树壁和尚向当局申请设立义渡。雍正8年(1730)诸罗县令冯尽善准之;虽不收费,但渡者都能酌情 乐捐,树璧自力更生,以义渡所得为朝天宫香灯之资,不但 奠立其个人良好形象,也为朝天宫开关了稳定财源。
树璧住持朝天宫多年,深知欲使庙宇万世馨香,则必培 养生徒俾继其志,乃择能泽(笃斋)为徒,夙夜勤加教导。而能泽亦能仰体师意,勤奋向学。及树璧圆寂,能泽遂继其志,主持祀事。能泽主持朝天宫後,先後收录岐衍、鼎梅、妙琛、妙巩、妙珍等5人荡徒,量才分授以学。因能泽学养精湛,誉望日隆,遂认彰化县令某礼重,聘兼彰化县僧纲司事,总管虎尾溪以北佛教事务,’其徒弟岐衍、妙琛两人,并在乾隆、嘉庆年问出任诸罗县西门温陵妈祖庙住持。
嘉庆年间,朝天宫第6代住持僧洗衷也十分杰出,整合 笨港地区行郊合祀妈祖<三郊妈>,参与朝天宫重建,招致 各地信徒前往进香,又遣徒迩莲往福建漳州天柱岩习法,返台後出任台湾府普济殿住持,并重兴北港朝天宫,奠立朝天宫香火不衰的根基。道光17年(1 837),子爵太子太保前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以讨伐张丙之役,统兵渡台时,舟次外洋,忽遇台风,祷神立止,兼获顺风以济,遂平变乱,事定後王得禄献「海天灵既:匾一方及钟鼓各一於朝天宫,北港妈祖威名,更加显赫,光绪12年(1 886),嘉义大旱, 县令罗建祥建坛屡祈不雨,适西门街民迎北港妈祖赛会,乃 斋戒三日,亲身虔请妈祖神像祈祷,登坛未几,大雨倾盆, 四境沾足,乃经台湾巡抚刘铭传咨部奏请钦赐匾额悬挂,光 绪帝特赐匾额「慈云洒润」於14年(1 888)5月,饬令知 县罗建祥、工部主事徐德钦奉匾到宫悬挂,”北港朝天宫乃 成全台妈祖信仰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