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当前位置: 首页>宫庙建筑>台湾宫庙
台湾妈祖信仰的宫庙 更新时间:2015-01-04

  本章臺湾媽祖信仰的宮廟,分爲五節。在第一節當中,除了以這些廟宇的碑記記載之 外,相關的敘述,也都收錄其中;可以看出當時臺灣社會的變遷。

  第-節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溪北六興宮,首_以笨港天后宮建成的欽述,作爲 北港、新港與溪北之問關係的連結。

  在「北港朝天宮」、「新港奉天宮」、「正三媽廟--溪北六興宮」,其迎奉媽祖興建源 起,就是因爲太子太保「王得祿」之故。

  然而在撰寫「北港朝天宮」時,屬屢無法完成,直至「孝子釘」的典故抄錄之後,才 能陸續順利的下笨。可見,媽祖娘娘告訴世人要「多行孝道」。絡以訓示媽祖信徒,人心 澆離,多行孝道以正人心。

  第二節笨港口港口宮、朴子配天宮,依據(笨港口港口宮沿革誌》記載:「笨港位於 首要航運中心,海門遼闊,昔時係一繁華貿易天然大港。不盡商船常泊,漁舟駢集,實航 海重要之巨鎭也。惜乎於嘉慶年間,因洪水氾濫沖毀斯港,泥沙嗤塞,變成爲海埔荒野之地。…港口宮(原名天后宮奉祀天上聖母,建自遜清康熙23年歲次甲子(1684),溯自 本宮之由來:肉於300年前,有先民林楷者,於湄洲朝天閣奉請聖母金身,渡海來台,由 笨港口登陸,至蚶子寮一株柳樹下休憩納涼。欲再啓程時,蘀籠任挑不起,心知聖母神靈 暗示,即詢諸本村居民,相傅爲鯉魚之吉穴,於是擇定奉祀之興基。」張清輝1982)。

  因此蚶子寮港口宮(原名天后宮奉祀天上聖母,在康熙23年歲次甲子(1684),係民建◊而且在鯉魚之吉穴興建,與澎湖西嶼內塹宮「鯉魚穴媽祖」,都建在鯉魚穴上。真 是很有意思!

  依據〈朴子市美學工作站網頁〉記載:「…當時有位住在布袋嘴半月庄的林馬,以賣 雜貨爲生,每年必到鹿港天后宮進香,幾十年來未曾間斷,途經牛稠溪時,都會在樸樹休息...當他抵達牛稠溪畔時...便在樹下的小店暫宿一夜。豈料附近居民聽說媽祖神像,紛紛前來朝拜。經過數日滯留,欲啓程返鄕時,神像竟有如千鈞重擔,無法移動絲 毫;於是擲茭請示神意,經媽祖指示要在此地顯化濟世。居民爯出望外,就建廟於樸樹下,取名爲『樸樹宮』。後來這裡遂成爲附近聚落農漁產品的集散地,人們就稱之爲『樸仔腳街』。…」可知:配天宮媽祖(大媽源自「鹿港天后宮」。迎請之人,是布袋嘴半人氏「林馬」。於是「朴子」地名,係因爲媽祖信仰而成街,稱爲「樸仔腳街」。

  第三節鹿耳門天后宮、两裡萬年殿,敘述『媽祖船』與『王船』。

  依據鹿耳門天后宮〈甲子年(民國81年,1992)羅天大瞧新聞剪樹>••「鹿耳門天后宮位於安南區顯草街三段一巷236號,毗鄰鹿耳門溪畔…早年『鹿耳門』…號稱『天險』,與安平港同是出入台江門戶。…相傳,明永15年(清順治18年,1661 ),鄭成功 率水師抵達鹿耳門外海…,乃換小船登陸鹿耳門北線(油)尾嶼,...終大敗荷人。鄭成功 復台後,…乃在登陸地點北線(油)尾嶼建廟『媽祖宮』。」(曾龍興,1992)

  中華日報80年1991 2月13日報導:「安南區鹿耳門天后宮擁有一艘『媽祖 船』。…據了解,天后宮的『媽祖船』,是建造於73年1984)『羅天大醮』慶典時,…是 一艘三桅帆船,…據悉,當年係依照廟的『開基媽』旨意建造的,且同時並建造另一艘彩 紙的『王船』,以火化辦理『王船祭』。…舉辦的『遙祭湄州祖廟』大典,天后宮擬將該廟 『開基媽』,與姊妹廟的眾媽祖佛(神)像,安置在『媽祖船』上,自鹿耳門溪畔的古廟 址下海,…航行約一公里半至鹿耳門溪口,於海中設壇遙祭祖廟及延平郡王,...」(曾龍 興,1992)

  因此,建造「媽祖船」係遙祭湄州祖廟。而「彩紙王船」則是祭拜延平郡王。

  灣神:萬年殿相傳於雍正7年(1729),在喜樹與永寧之間海域發現「王船」一艘。鼓 樂喧天,光芒四射,如同白晝。「王船」之上,雕有葉、朱、李三府千歲。

  另記載:「代天巡狩『朱、馬、金』三府千歲沿革:清朝雍正年間,載有『朱、馬、另記載:「代天巡狩『朱、馬、金』三府千歲沿革:清朝雍正年間,狨有『朱、馬、 金』及『葉、朱、李』千歲•艘王船,由外海漂流至下林水船港附近停泊。…只有公厝一 間,供奉「康熙媽祖」神哼。因堂構狹窄不敷使用,只恭迎『朱、馬、金』三府千歲上岸 供奉。並許下宏願,若『葉、朱、李』三府千歲流落至何處,當地廟宇建懸,本宮願前往 擔任開路先鋒。至今『葉、朱、李』三千歲,爲喜樹萬皇宮供奉,王船由种裡萬年殿所得。這就喜樹建瞧,下林建安宮擔任先鋒的由來。」(下林一建安宮)

  因此,押裡萬年殿留下全台早的王船,原是載運奉祀「朱、馬、金、葉、朱、李」 六位千歲。

  第四節龜峰齡天后宮、旗津天后宮,據乾隆29年(1764)王瑛曾《重修鳳山縣志 記載^天后宮,在縣治北門内龜山頂,康熙22年(1683)奉文建。」因天后宮位於龜山 頂端,故而左營舊城俗稱:「樓仔頂媽」。也就是『組峰巌天后宮』。

  高雄舊稱「打狗」,原在旗後燈塔興建之前,均以m峰巖媽祖廟廟燈,作爲夜航或帆的目標。在光緒9年(1883)之後,由败山縣副將王福祿聘英籍技師,建方形紅磚燈 塔,爲「旗後燈塔」。大正5年(民5年,1916)建爲歐式,塔座是白色的八角狀,上 半端是W简形,塔頂成黑色瓜貌狀。從此旗後燈塔,取代了「樓仔頂媽」廟燈的導航功能。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在昭和18年(民32年,1943),將「萬丹港」開闢成「左營 軍港」,迫使龜山上興隆寺、觀音亭、天后宮拆毀。因而,遷建興隆寺於今锊新莊仔路新下街一帶。

  旗津天后宮之建成,可由「墾耕契文」的內容,確認旃後移墾的情形。摘錄如下「立開墾旃後庄人徐阿華,於康熙12年明永曆27年,1673)自置一小漁船,住眷捕魚 爲業,船因丨風跪逃入旃港。該旅一帶沙汕,並無居民,華睹此山近海,捕魚甚爲簡便,先 搭蓋一小寮暫蔽風雨。後則邀同漁人洪應、王光好、蔡月、李奇、白圭、潘各蓋一草 寮,在旅捕魚,計共十餘家。…四處捐緣,集腋成裘,隨置媽祖宮一座,坐西南向東北, 眾祀媽祖婆眾境主。

  迨康熙30年1691 ),成旃起藎,人煙稠密,華等恐畏廟地被混圖佔,即會同各姓頭 人,公踏丈界,長39丈,闊19丈,東至深溝墘,西至孫、洪二家,南至王家,北至郭 家,四至丈明白爲界。…華邀同洪、王、蔡、李、白、潘六姓頭人,自康熙12年開墾, 30年丈界明白,實與他人等無干,合立開墾字乙紙,以存後代共鑑,杜絕爭競之禍,俾 永遠於無涯矣。炤。」(曾玉昆,1999)

  第五節內埔天后宮、澎湖分香慈后宮,其中「內埔天后宮」,據嘉慶8年(1803)「建 造天后宮碑記」記載:「由昭武都尉軍門右營守備鍾端川字麟江,號玉河)發起篱建。j

Copyright © 2007-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省图书馆 闽ICP备07002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