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祖 韩
《天后志》,清林清标纂辑,乾隆刻本,分装上下二册,福建省图书馆和莆田县图书馆均有藏。
原书全称《救封天后志》见板心鱼尾上刻。民国印本的封面有“张琴题检”,《循洲志》书名。扉页题作《救封天上圣母实录》,小字有“道光癸卯续刻”和“苍林族孙湛,男风苞、凤英、孙元青、文华、祖深、文伟、葆庆、廷举、炳年,藏板”字样。此页是于道光十九年(1839年)救封“护国庇民妙灵昭应宏仁普济天上圣母”之后的第4年(1843年)重印时刊的。
板片纵19厘米,横27厘米,半页8行,行20字,楷体,绘图为清初风格,刻工颇细。 卜册有嘉庆间莆田县知县张均续刻的七页,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续刻“助靖海氛”二页;又漳州镇总兵官苏勒芳阿续刻二页;上册有光绪三年(1877年)署兴化府知府刘国光补刻《钦定大清会典事例》十条、六页。这些续刻板片的字体、图画,风格各自不同。编目: (上册)一、林清标序一篇;二、前序五篇。依次为尚书林尧俞、御史林兰友、侍郎黄起有、给事林嵋、提学林舞倡,三、图(贤良港、捐洲屿),四、传;五、历代褒封,六、历代诏浩祭文,一匕、请封奏疏、祷文、记, (下册)八、神迹图说(半页图画、半页文字说明)五十三图,12吕九、世系考;十、贤良港祖祠考;十一、泥洲庙考。
按:林清标,字弼侯,一号韦亭,莆田县人,唐九牧六房邵州蕴公裔。其父林源,清雍正间官至太仆寺卿。清标于乾隆六年(1741)中举人,翌年千戍会试副榜,官惠安县儒学教谕。其长子林需,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举人,官台湾府凤山县教职。
此书纂辑缘起: 以林霖任职台湾,台湾同胞知其为天后本支族裔,求其世系史迹,当时已刊行的《显圣录》流布不广, 因写信请其父就莆重刊,以应台人之请。.而清标认为《显圣录》刊本“次序错杂,间多有附会事”,始重新纂辑, “分门别类”、 “做左图右书之法创为图说”、 “浮者删之,实者录之”、 “目之日志,志者,志其实也”。
可知这部《天后志》是在《显圣录》原来基础上删节增广编次绘图付刊成书的。
出版时间:据林清标序写于乾隆四十三年戊戍(1778年)二月。又据林清标撰的贤良港《重建天后祠记》中所叙,此年春,赴港致祭,共商募建天后祖祠,因寄字与台湾凤山其儿子林需,得到安平镇副总兵陈在台分募。祠于乾隆五十年乙已(1785年)兴工,翌年丙午告竣等语。知此书即于乾隆四十三年发行至台湾,因而取得募建港祖祠的成功。
在此应首先说明《显圣录》一书的来历:此书现在已难见到,据所知只台湾省立台北图书馆藏有一册,全称《天妃显圣录》。系1960年2月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以康熙本媚洲祖庙僧照乘原刻(题丘人龙编)整理出版的,有残页,卷首有“泥洲胜景”图。
《天后志》收录的前序五篇,均出此书。因此我们可以查知:此书在明天启间致仕的礼部尚书莆田人林尧俞,家居始为《显圣录》写下第一篇序文, 云得旧抄本,惜其尚多缺略,付渊洲僧“以侯后之采辑而柞行”。序文末署“赐进士荣禄大夫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裔侄孙尧俞”。—尧俞为唐九牧长房端州苇公后人,故称裔侄孙一一虽不书年月,然查尧俞卒于天启六年(1626年),其发现此书时当在前此二三年间。
第二篇序文为仙游人林兰友写的,末署“赐进士河南道监察御史巡按江西等处裔侄孙兰友”,其中有“寓循洲而披阅《天妃世谱》”,又据僧说“昔大宗伯林公(尧俞)’手授一编,将博采见闻以补其未备……余于是先为之序”等语。考林兰友系出阁下林,唐孝子攒公之后,故亦称裔侄孙。兰友登崇祯四年(1631年)进士,官御史,以弹幼执政,被人称为当朝五谏之一,官至光禄寺卿。清兵入关,唐王立于福州,命以兵部尚书督师抗清,清兵据有福建,乃携家奔走海上图恢复,流亡海岛间十五年而卒。此序当是流一亡海岛时在循洲作的,此时《显圣录》尚只有稿本,其署衔只写崇祯朝履历的原因,则当系于后来付刊时避清廷嫌疑而改的。
列为第四篇的,署名为“赐进士奉直大夫礼部精膳司员外郎特简吏科给事中族孙嵋”,是和林兰友同时献身抗清的人物。他也是唐九牧长房苇公之后,莆田人,崇祯十六年癸未(1643年)进士,翌年甲申事变,徒步南归,上书史可法陈时事,鲁王立,授吏科给事中,从相国朱继柞起兵,收复兴化城,时清顺治五年(1648年),清兵反攻,事败,呕血死。此序是其死前一年所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