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妈祖文化构成的人,往往面对大批历史资料,只认为妈祖不过是一尊民间神袛,其作用亦仅於民间,至多可说与航海业有所关联。其实不然,只要稍微对历史资料加以分析,就会感到妈祖之作用,不仅在朝廷,甚至还维系著中国的外交史呢。
外交是国与国之间的一种交往。中国幅员辽阔,陆地与中国接壤的,均为西北东北部之游牧诸族,东面及南面隔海相望的则称南洋诸番。陆路邦交,最早见之於西汉年间的张骞出使西域的记载,民间流行甚广的<昭君出塞》和<苏武牧 羊..的故事,都是与此相关的一些历史故事。陆路交通,虽有山岳大河之阻、匪盗横行之险、旷漠飞沙之苦,但总不如海上交通时有的风云突变,一叶扁舟难以抵挡排山巨浪来得险恶。
妈祖信仰从流传民问,至得到朝廷确认,始於宋宣和五年(西元一一二三年),大宋王朝出使高丽的船队,途遇风暴,得妈祖神助而顺利返航。宋徽宗见到朝臣赐封的奏摺时,下诏赐<顺济>庙匾的。
唐宋以来,各朝代的君王不断向海外派遣使臣,册封藩属。特别是明朝,为记取元王朝束征扶桑失败的教训,在严加海防的同时,也在外交上探取修好琉球的政策。琉球一直奉中国为宗主国,中国政府频频遣使臣前往册封,後来执政者一直视此为祖制,亡运情形一直维持到清中叶。
当时代表政府出洋亲番的册使,是朝廷专设的一种职位。担任册使的官员不仅要仪表堂堂、谈吐稳健,更有身高体貌方面的要求,同时,远涉重洋的册使,启航前还有专门祭拜妈祖的仪式,而且当时已把妈祖神宠搬於船上,船上还设有专事烧香敬佛之<香火>。
明洪熙元年(西元一四二五年),大明王朝派正使柴山东渡琉球,封尚巴志为中山王。两年之後,柴山再任册使复赴琉球,後柴山多次往返於中国、琉球之间。柴山在琉球积极传播中华文化,将中国的礼制带给日本,还倡导三军垦地营基,帮助当地民众发展经济。柴山任职期闲还主持修建琉球的妈祖庙,这是中国境外第一座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妈祖庙,颇具特殊意义。柴山在为该祠庙的<千佛灵阁碑记>中写道:
..洪熙纪元之初,遣正使柴山暨给事中、行人等官,奉敕褒封王爵,颁赐官冕,仍遣祭前王,使其知尊君耗上之这,鸟俗义礼乐之本,天朝之恩,无以加矣。当今圣人继登龙驭,率由旧章。宣德二年,复遣正使独掌其事,莅临以询之,则见其王钦已矜上、王相布政矜下,其俗皆循礼法,熙熙如也。宣德三年,本国遣使归贡朴朝。迨夫五年,正使山复永敕来兹,重宣圣化。淮海往返,沧波万顷,舟构之虞,风涛之息,朝夕甘辛。惟天是赖。思无以表良心,遂倡三军垦地营森,建立佛寺,名之曰..大安..。一以资恩育之动,一以化诸夷之答。寺宇既成,六年卒事复命。迨宣德八年,岁在癸丑,天朝甚加忠孝,特敕福建方伯大臣重造宝船,颁赐衣服、文物以劳之。日夜栖边海洋之间,三军有安全之欢,四季息风涛之患,或夜见神光,或朝临瑞气,此三地龙神护佐之功,何其重数?朴是三军重修弘弁普济之宫,引泉凿井矜宫之南,鼎造大安千佛灵阁。凡在诸夷,莫不向化:....;这是柴山何以在琉球修建妈祖庙,最原始的纪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