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od
信仰形成与传播 更新时间:2015-01-13

  宋代后,妈祖信仰就流传于民间。妈祖成为中国人民,特别是沿海人民心目中的一位女神。在沿海一些城市和乡镇,建立了许许多多的妈祖宫庙。 

  尽管妈祖在世时间仅有28年,但在身后的造神过程中,妈祖的光圈越来越炫耀。在有关妈祖传说的地方文献记载中有一个逐渐演变发展的过程。大致是宋代略简,元代演变,明代发展,清代完备或定型。这个演化过程不仅反映了历代不同的社会背景与思想观念,而且还体现了民间造神的一般规律。 

  造神运动目的在于信仰的发展。一千多年来,妈祖一直被广尤民伺群众所信仰,也受到历代朝廷及官员的重视,近人之所以对妈祖信仰的研究越加浓厚,是因为普遍认识到研究妈祖信仰问题具有深刻的意义和价值。 

  信仰渊源 初期信仰 

  妈祖在世时是出生于武官家庭,为救助海难而献身的未婚女子。随着我国航运事业发展的需要,她被造成为保护航运安全的海神。 

  从有关妈祖的资料看来,妈祖由一位救助海难的女子成为统辖四海的女神,是经过能预知人祸福的“巫祝”阶段。如最早记载于宋廖鹏飞撰写的《圣墩祖庙顺济庙记》: “初,以巫祝为事,能预知人祸福”。同时代其他人也有记载。如莆田产任彭缤于宋绍兴二十一年(1‘5‘’遭贬平海军(今泉州)任节度判官时,曾观瞻圣墩“顺济庙”,并题诗一首: “枯木肇灵沧海东,参差宫殿岭晴空。平生不厌混巫媳,已死犹能效国功。万户牲醒无水旱,四时歌舞走儿童。传闻利泽至今在,千里桅墙一信风。”黄氏认为妈祖在世时是位“巫温”,死后人们依然信仰她。 

  因妈祖灵应神迹开始弘扬起来。南宋绍兴二十六年(1156) 开始封“灵慧夫人”,到了绍熙三年(1192),由“夫人”而晋封为“妃”。主要是宋光宗赵户淳两次对妈祖予以重视。一次是《加封灵惠妃诏》,内容是:“灵惠崇福善利夫人林氏,灵明王著,惠泽宜敷,累有御灾捍患之勋,今见救旱恤民之德。”另一次是《兴化军莆田县顺济庙灵惠昭应崇福善利夫人封灵惠妃制》,内容是: “明神之祠,率加以爵。妇人之爵,莫及于妃。”封为“妃”。 

  宋太祖次子燕王德昭七世孙赵师侠在《莆田酌白湖灵惠妃三首..祈衷情》词中有:“神功圣德妙难量。灵应著莆田。湄洲自昔仙境,宛在水中央。” 

  宋代黄岩孙在《仙溪志..三妃庙》有记: “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为巫,能知人祸福,残而人祠之,航海者有祷必应。”宋代潜说友在《顺济圣妃庙》也说:“神本莆田林氏女,数著灵异,祠于莆之圣堆(墩)。"这些记载大同小异,均认为妈祖生前是位不寻常的"女巫"、巫术高明,预卜灵验,深受当地沿海百姓的信赖与传颂。 

  《说文》释"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古代巫医卜史同源不分,它是神与人之间的媒介,也即早期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福建信巫由来已久,早在秦汉前,闽越土著就崇信巫道。越人好巫是众所周知的史实,连汉武 帝 当政时也重用"越巫","令越巫立越祝祠,安台天坛,亦祠天神上帝百鬼,而以鸡卜。"又有"楚重灵巫,汉祭巫先,而闽俗尤信巫"。(《史记》卷28《封禅书》)。《后汉书》中 有 "闽中人也,本女子化为丈夫,善为巫术"。即使到宋代,福建地方"其俗信鬼尚祀,重浮屠之教"的观念还相当流行,从事巫道者倍受善男信女崇拜。

  以莆仙两县为例。宋代被祭祀的女巫祠庙除妈祖外,比较有名的还有"昭惠妃"的"治病驱邪"的东殴女吴氏,仙游县也有"昭惠庙",则是祀尤溪来的女巫,"慈感庙"供奉 汾 阳人女巫陈氏。还有晋江三夫人庙,政和三夫人宫,长汀三圣妃宫,莆田吴天妃庙,吴夫人昭惠庙,崔大妈庙等等。 黄岩孙在《仙溪志》中"三妃庙"条有详细介绍:"在县东 北 二百步。一、顺济庙:本湄洲林氏女,..。一、昭惠庙:本兴化县,有女巫自尤溪来,善禁咒术,残,为立祠。 

  淳熙七年(1180)赐庙额,绍熙二年(1191)封'顺应夫人'。一、慈感庙:神姓陈氏,本汾阳人,生为女巫,残而 人 祠之。妇人妊娠者必祷焉,神功尤验。端平乙末(1235) 赐庙额,嘉熙戊戌(1238)封'灵应夫人',寻加封'仁惠显淑广济夫人',宝佑间封'灵惠彭德妃'。三神灵迹各异, 

  惟此邑合而祠之。有巫自言神降,欲合三庙为一,邑人信之,多捐金乐施。殿宇之盛,为诸庙冠。”由此可见,同时各地还有许多男巫或女巫,在各地方志文献中屡见不鲜。妈祖仅是当时其中之一。很显然,由于时代的限制,当时群众把妈祖视为能与神灵沟通,具有特异功能,会帮助自己解除危难而受到大家的崇拜,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

Copyright © 2007-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省图书馆 闽ICP备0700205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