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专题库>海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丝>海丝科技>其他
【测试】福建古代印刷史 来源: 福建非遗网

  福建古代印刷特点

  福建印刷业起始于唐末五代,在中国古代印刷史上占有突出地位,其中自宋代至清代,长时间居全国前列。福建古代印刷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特点:

  1.历史悠久,分布广泛

  我国雕版印刷发源于唐代,而唐代福建,就开始有刻书业。至北宋,福建印刷业进一步发展。宋代福建建安麻沙刻书规模居全国之首,与成 都、临安成为我国三大刻书中心。明代福建刻书仍很繁盛,一直延续到清代乾隆年间。其中,建阳书坊被视为福建刻书代表,著名的刻书地点还有汀州四堡、福州、 泉州、莆田,其他如侯官、怀安、永福、福清、福鼎、崇安、南剑洲、尤溪、汀州、宁化、邵武等皆有刻书。在长达700多年的福建古代印刷史上,其分布面之 广,在全国也是十分罕见。

  2.规模宏大,种类繁多

  福建刻书动辄百余卷以上,如宋代的《太平御览》1000卷,元代刊刻的郑樵《通志》200卷。刻书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仅建阳余氏所刻之书,所见知的就有213种。据汀州四堡所印目录,目前可查的书籍约达225种以上。

  3.刻书途径多样

  福建古代刻书印刷途径的方式多种多样。有书坊刻书,这是福建刻书的主要方式;有官府刻书,即官方用公款投资所刻之书;有家塾刻书;有私宅刻书;有寺院刻书。

  4.刻书形式多有创新

  福建古代刻书在形式多有创新,主要表现为:经注合刊,即将正文与注文刻在一起,用大字刻正文,下刻小字为注释,方便读者上下对照。 书籍封面装饰和实用相结合,表现为或采用带插图封面,或封面印有带宣传性的文字,或封面上刊出广告。多有附带内容,书籍印有刊记、刊语、牌子等附带文字, 其内容如介绍刻书由来、书坊字号、刻书时间地点等。字体多样,宋代建本字体用柳体,而宋代福州所刻的经书,字体方整,与建本迥异,元代建本采用简字、俗 字,明代漳州、海澄等地刻书运用了大量的方言俗字。图文并茂,元代建本就开始在书中插以图画,以帮助读者理解正文,增加图书的通俗性、趣味性;至明代,这 种本刻插图的本子就更为兴盛。

  (参考:邱季端主编《福建古代历史文化博览》)

  相关链接:

辉煌的福建古代印刷业:http://bhwyw.fjnet.cn/2015-09/08/content_16600766.htm
  •   福建四堡:寻找失落的辉煌:http://epaper.ccdy.cn/html/2014-03/18/content_120471.htm
  •   建阳建本

      建阳的雕版印刷业始于五代。其 工艺的核心是雕版,工序分:书写、校对、修改、雕刻、印刷等几个环节。中国印刷史上,建本雕版印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建阳历史上为宋、元、明三代的刻 书中心。在国家级的历代古籍善本中,建本古籍就达1500种 ;在现存博物馆的清代雕版实物中,尚可见到《蔡氏九儒书》红梨木版片338片。

 

图片来源:福建非遗网

 

  建本在历史上有哪些创新和特色,大致有如下几点:

  版式上的更新。宋建本以前的经史书都是正文与注疏分刻,不便阅读;建本将正文与注疏刻在一起,大字刻正文,下刻小字为注释,往往分 两小行与正文大字平行,上下对照方便了读者。宋建本版式以半叶十行本居多,左右双边用细黑口,便于折叠和装订,看上去也更美观。有相当一部分采用“蝴蝶 装”,对书页起保护作用。书页左上角增刻“书耳”,上有篇名或章节作引子便于读者查阅。上图下文、图文并茂是建本的又一大特色。建本在全国率先使用插图, 尤其在明清通俗读物中大量增加插图,深受中下层读者欢迎。所形成的建本版画在明万历前后达到鼎盛,成为著名的建安派小说版画,对后期版画创作产生了深刻影 响。

 

图片来源:福建非遗网


建本多用竹纸印刷,从字体上看,主要有两种:瘦劲者学柳、欧,秀雅挺拔;丰腴者学颜体,气势雄伟,笔势生动而不笨拙。好的字体不仅需要有好的写手,缮 写要佳,还要有好的镌刻者,不致走样。刻工古劲、刀法凌厉,说明建本书坊刻工有较高文化修养而不是纯粹的工匠。他们对书法感悟力强,能把握字体的神韵,所 以杨万里才有“传刻疏瘦不失真”、“字如霜雁点秋云”这样的评价。
建本刻书内容丰富,除了经史子集丛五部俱备外,生活日用类图书尤多。特别在明代,通俗小说刊刻蔚然成风。当时刊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通俗小说 获利颇丰,加上小说书稿奇缺,建阳书坊编纂刊刻历史小说成为热潮。如熊大木的《全汉志传》、《大宋中兴通俗演义》等,后者是岳飞抗金题材的最早长篇小说, 清代钱彩、金丰所著的《说岳全传》就是在熊大木小说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此后又有余邵鱼、余象斗等人编撰讲史小说,将自编自刻通俗小说推向新的高潮。余邵鱼 的《列国志传》是中国最早以东周列国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历史小说,对后来《封神演义》一书产生重要影响。余象斗编撰的公案小说则对后期产生的《包公案》、 《施公案》等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当然,建本也有不足之处,如雕刻不精、校雠不严等,特别是明万历以后,坊贾图利,存在偷工减料、有意作伪等行为,留下不少遗憾。
建本作为文化遗产,在中国历史上作出了重大贡献。首先,它保存了典籍,使古老的民族文化瑰宝得以流传,同时促进了文化传播,对地方教育的勃兴和闽学(理学)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也使建阳在全国的知名度得到进一度提升。
  (参考:福建非遗网 百度百科)
  相关链接:
1.福建传统印刷技艺的“新生”之路:http://www.cssn.cn/mzx/shwh/201509/t20150908_2151049.shtml
2.建阳雕版印刷:“建本”飘香九百年:http://fjnews.fjsen.com/2014-11/25/content_15278290_all.htm
3.建阳建本文化:http://www.fjsen.com/zhuanti/node_162832.htm

附件下载

主管:福建省文化厅 主办: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福建省图书馆 闽ICP备11002611-2
设计制作: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