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造船历史悠久,成就辉煌。
新石器时代的闽越人就已经以习水善舟闻名于世。《国语·越语》载:他们或“处溪谷之间”,或“滨于东海之陂”。春秋战国之时,福建先民“水行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风,去则难从”。这说明福建地区古闽越人的造船技术在当时是较先进的。
三国时期,福建成为吴国的造船基地之一。建衡元年(269年)在侯官县附近置“典船校尉,主谪徒造船于此”。三国末,在闽江口以东至浙江瓯江流域一带的造船基地称“温麻船屯”。
西晋初期,福建能造具有8个水密隔舱的船。
隋唐时期,南方沿海的扬州、福州、泉州、广州与交州是著名的海船建造基地。福建造的海船,一艘可容数千名。在造船工艺上大量采用钉榫接合技术和水密隔舱。当时泉州的鸟船“船头尾尖高,当中平阔,冲波逐浪,都无畏惧。”
宋元时期,福建造船业十分发达,泉州是当时重要造船基地之一。福建民营造船业也很发达,“漳、泉、福、兴化,凡滨海之民所造舟船,乃自筹财力,兴贩牟 利”。泉州、漳州所造海船,列为土产上贡。福建所造海船质量居全国之首,宋人吕颐浩说:“海舟以福建为上,广东船次之,温、明船又次之。”北方金朝人也来 请福建人打造战船。宋朝时,朝廷经常派人到福建招募海船和舟师。建炎三年(1129年)监察御史林之平到泉州招募海船200余艘,南宋绍兴年间 (1131-1162)漳州每年被征用纲运闽广粮食的海船120艘。由此可见,当时福建的造船能力和在造船业的地位处于全国领先。
元代泉州仍然是全国的造船中心,至元十七年(1280年)泉州造船3000艘。摩洛哥旅行家伊本白图泰说:大船三桅至十二桅,可载千人,“皆造于刺桐(泉州)及兴兰(广州)二埠”。
宋元时期,泉州等地制造的海船,无论从坚固性、稳定性、适航性,特别是水密隔舱的安全设施,可增强海船的抗沉性能,加强船体坚固性,在当时世界造船业 中都处于先进的技术。1974年泉州湾后渚发掘的宋代海船,为研究当时先进的造船技术提供了宝贵的宝物资料。
明清时期,福州、泉州、漳州、兴化等地为官私造船业中心。
郑和下西洋的船队有宝船、马船、粮船、坐船和战船,其中有部分为福建制造的福船。明代代册封琉球的封舟是福船型,建造十分考究,具备抗沉性、快速性、操纵性、稳定性等性能,载重量为500吨。制造封舟的船场,在泉州或福州。
明末清初,活跃于福建沿海的郑芝龙、郑成功的舰队以及一时称雄海上的林道乾、蔡牵等海上势力的舰艇,很多建造于福建民间。
清代福州是最大的造船中心,所造海船供省内外使用。当时赴日本贸易的船就标有“福州造,自南京出洋船”或“福州造,自广东出洋船”的字样。清代福建造 的船质量优良、性能可靠,在远洋航运和海上战斗中都首屈一指。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率师攻取台湾的施琅指出,福建“沿海新造贸捕之船,皆轻快牢 固,炮械全备,倍于水师战舰”。
值得一提的是,1867年1月福建船政局制造的中国近代第一艘轮船“万年青”号,船长78.54米,宽9.17米,功率150马力,时速10海里,货舱可装货70万斤,煤舱可装煤25万斤。
参考:中国经济网,古代福建先进的造船业;赵君尧,福建古代海洋文化历史轨迹;李玉昆,略福建海洋文化。
相关链接:
1.古代福建先进的造船业:http://cathay.ce.cn/file/200901/15/t20090115_17971355.shtml
2.温麻船屯:闽东造船业开始的地方:http://www.ndwww.cn/news/xsnews/xpnews/xpsh/201101/177109_2.html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