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专题库>海上丝绸之路>古代海丝>海丝贸易>茶叶
海上茶叶之路 来源:茶文化网

 

  海上“茶叶之路”, 指中国15世纪以后,茶叶通过海路对外的运输传播。

  宋朝时茶叶经广州、明州(今宁波)、杭州、泉州等沿海城市从海上传入南亚。到元、明以后,中国茶又经南亚地区传到西方的欧美国家。 海上“茶叶之路”由此形成。明、清时期尤其是清代,以南洋诸国为中介通往地中海和欧、非各国的海上“茶叶之路”发展繁荣起来,茶叶成为十八世纪直至十九世 纪后期中国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从17世纪到19世纪后期,我国一直是世界各国茶叶的供应者,销区遍五洲。“海上茶叶之路”前后繁荣300年。 

  

  一 早期茶叶贸易 

  中国茶叶对外贸易,有1500余年历史。早期(公元475 — 1644年)输出外销,是以物易茶为主要特征的出口外销。 

  中国茶叶最早输出在公元473—476年间,由土耳其商人来我国西北边境以物易茶,被认为是最早记录。唐代,于公元714年我国设“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以后中国茶叶通过海、陆“丝绸之路”输往西亚和中东地区,东方输往朝鲜、日本。 

  明代(1368—1644)是中国古典茶叶向近代多种茶类发展的开始时期,为大规模地开展茶叶国际贸易提供了商品基础。 明代郑和 七次组率船队( 1405-1433年),出使南亚、西亚和东非三十余国。历经越南、爪哇、印度、斯里兰卡、阿拉半岛,最后到达非洲东岸,每次都带有茶叶。同时,波斯(今 伊朗)商人、西欧人东来航海探险旅行,及传教士的中西交往,把中国茶叶文化传往西方,为以后的华茶大量输入欧洲作了宣传和舆论准备。 

  二 海上茶叶之路 

  武夷茶是我国第一个进入欧州茶叶市场的茶叶。荷兰东印度公司从澳门收购武夷茶,经印尼爪哇输往欧州,因此欧州人称中国茶为武夷。此后,武夷茶成为中国茶的总称。 

  1606年,荷兰商人从中国澳门贩茶到印度尼西亚,1640年,荷兰商人首次将我国茶叶从广州运销欧洲。此后,英法等国纷纷来华贩 茶,17世纪下半叶起,我国茶叶开始大量进入西欧国家,成为世界商品。1650年,茶叶由荷兰人运到北美,1784年,美国第一条来华商船“中国皇后”号 到达中国,采购的主要商品就是茶叶。1669年(康熙八年),英国东印度公司开始直接运华茶入英,其量仅65公斤,以后日增,转销欧洲。 

  18世纪中期,整个华茶贸易几乎全为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采买茶叶多为福建茶,广州为主要出口口岸, 茶叶从崇安赤石装船,经崇阳溪、建溪、南平至福州,泉州出海至澳门。18世纪中期,武夷茶经铅山河口镇装船改水运,由信江经鄱阳湖,转赣江而南下往广州出海。 

  福建小种红茶大量出口。18世纪末,“茶叶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武夷出口量约20多万斤,小种红茶在国际市场上极负盛名。材料显示,到18世纪中期,东印度公司的茶叶收购订单绿茶与红茶的比例是34%和66%,而66%的红茶中主要是武夷茶。 

  三 茶叶贸易急剧繁荣 

  鸦片战争前后,是中国茶叶对外输出的繁荣时期。 

  清中期后茶业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出口大增,鸦片战争前夕即有近40万担的年出口量,占当时出口总值的60%左右。五口通商后,茶叶商品经济有了新发展。洋商纷纷在广州、上海、福州、汉口、九江等地设行抢购茶叶,茶叶贸易急剧繁荣。 

  鸦片战争后很长时间内,茶叶仍是中国对外贸易的核心商品。1886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达到历史最高峰,其后由盛转衰。 

  四 迅速衰退 

  19世纪70年代--由英国人从福建移植到印度的红茶打破了中国人对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垄断。随着印度、锡兰和日本茶叶出口日益增长,中国茶叶开始失去国际市场。20世纪初,中外贸易衰退,茶叶外销沉寂。中国“海上茶叶之路” 逐渐冷落。 

附件下载

主管:福建省文化厅 主办: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福建省图书馆 闽ICP备11002611-2
设计制作: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