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海上丝绸之路 > 海丝首页 > 海丝观察 海丝观察

“南方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

    时间:

  早在公元前 4 世纪,随着民间自发的经商和迁移,我国西南先民凭借极其简陋的工具,修筑栈道,架起桥梁,百折不回,走出了这条通往南亚被称为“蜀身 毒道”的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主要有两条线路:一条为西道,即“旄牛 道”。从成都出发,经叶榆(大理)到永昌(保山),再到密支那或八莫,进入 缅甸和东南亚南亚其他地区。另一条是东道,称为“五尺道”。从成都出发,到 僰道(今宜宾市)、朱提(昭通)、味县(曲靖)、谷昌(昆明),然后一个方向入越南,另一个方向经大理与“旄牛道”重合。它的形成,始于民间商旅往来, 以有易无,逐渐形成商贸点,点与点连接而形成交通线,并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壮大,从而成为由多条主干道和支干道组成的商贸道路网络系统。

  南方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多方面的。它对中央政权统一西南地区、巩固西南边陲、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同时, 对西南地区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友好往来及经济文化交流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一,它是一座沟通内外的桥梁。一方面,南方丝绸之路是国内通道。它是历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夷”地区进行开边与统治所凭借的“战略要道”,使中原与西南地区的联系日趋密切。众多民族通过这条通道,迁徙往返,互相融合,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南方丝绸之路是国际通道。它是古代中国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联系、交流的一条最早的陆上交通线,是一条连接东西方文明的多功能古道。西南各族先民凭借集体智慧和辛勤劳动,创造了溜索、笮桥、栈道、马帮等独具特色的交通工具,在江河纵横、重峦叠嶂中,不屈不挠地发展经济,寻求对外交流,打开了一扇窥见世界另一面的窗户。

  第二,它是一条多种商品流通的通道。通过这条商道,经商的人和马帮源源不断输出的商品有铁、布、银、铜、笮马、丝绸、缎匹、金银、生丝、药材、茶叶、酒、纸、扇等;输入的商品有毡、缯布、珍珠、海贝、玉器、玛瑙、琥珀、棉花、象牙、鹿茸、燕窝等。古道主要因商贸而存在,密切了中国与东南亚、南亚的经贸往来,促进了双方经济的繁荣。在南方丝绸之路的要道上,形成了西南地区重要的市镇,建立起古代西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如蜀国、巴国、夜郎国、滇国、南诏国等,又以此为中心,随古道的走向形成市镇网络,形成相对发达的区域经济。

  第三,它是一条多元文化交融的纽带。随着商品交换的发展,文化交流也日益加强,保留了众多的历史与文化积淀。古道联结中原,沟通中印,为中原、西南、印缅文化互相交流和融合创造了条件,楚文化、巴蜀文化、青铜文化、佛教文化在交流中沉淀、积存,从而形成丰富、独特的并且有共融性特点的古道文化。南方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商业之路,更是一条文化传播之路。马帮、商人年复一年地行走在这条路上,把华夏文明带到了亚洲大陆的中心,而与中原文化迥然不同的异域风情,也随之渐渐渗入这块承载了千年文明的大地。

  2017 年 5 月 14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深刻阐释了丝路精神的丰富内涵,全面描绘了建设和平、繁荣、开放、创新、文明的“一带一路”的美好前景。作为“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交汇点,云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这一重要讲话精神, 应立足优势,积极作为,找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突破口、切入点,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和举措,努力在融入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中增强自身发展动力, 作出应有贡献。南方丝绸之路的复兴,正逢其时、正当其势。

  推进互联互通,加快对外通道建设。充分发挥云南向西南开放的区位和通道优势,以完善现代综合交通体系为重点,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加快建设“七出省五出境”高速公路网、“八出省五出境”铁路骨架网、“两出省三出境”水运 通道和广覆盖的航空网。稳步推进以水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建设,构建全覆盖、强支撑的内外送电网,打造跨区域电力交换枢纽。依托中缅油气管道, 加快石油和天然气储备库建设,确保安全稳定和高效运行。加快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布局大型数据中心,完善信息共享机制,建设好昆明区域性国际通信出入口,加强与东南亚南亚国家信息通道的互联互通。

  突出重点区域,深化多元贸易往来。依托云南与周边国家传统的经贸基础, 联动国内发达地区市场,重点拓展与东南亚、南亚的经贸合作,积极开拓西亚、非洲东海岸等新兴市场。建设一批加工贸易承接转移示范基地,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扩大具有较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出口。规范发展边民互市贸易点,建设一批大型边境贸易市场和物流中心,大力推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发展一批服务贸易龙头企业,加快发展服务贸易。改善口岸软硬件环境,提高通关便利化水平。

  拓展领域范围,提升合作层次水平。抓住国际生产力布局调整和国家推动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契机,深化与相关国家、国内发达地区的产业对接合作,积极探索全产业链转移模式,以云南 8 大产业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世界和国内 500 强企业、跨国公司、行业龙头企业和重大投资项目。用好沿边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平台,深化与南亚东南亚国家的金融合作,提升人民币跨境业务服务水平,扩大人民币跨境流动和使用规模。与周边国家合作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资源保护利用,推进跨境联合生态保护区建设,建立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共享是与联合防范工作机制。

  加强平台建设,促进要素资源聚集。提升各类开发开放试验区、边(跨)境经济合作区、综合保税区发展水平,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着力解决功能定位不清、产业低质同构、主导产业不突出等问题,加快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辐射和带动周边发展。全力推动国家已经批准的中老磨憨— 磨丁经济合作区建设,在互联互通基础设施、双边贸易制度安排、产业互补发展、通关便利化措施等方面加快建设和发展步伐,尽快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沿边地区跨境合作经验。创新办展办会方式和合作模式,积极争取涉及南亚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合作机制平台落户云南。

  促进文明互鉴,推动人文深度融合。大力开展特色鲜明、形式多样的国际人文交流活动,在文学、艺术、影视、民族特色文化等领域开展国际巡回展示、交流研讨,在“请进来”和“走出去”中培育品牌文化产品,推动云南文化精品走向世界,推进多种价值理念的相互认同,切实增强人文外交软实力。积极举办突出南亚东南亚特色的国际文化周、艺术节、旅游节、影视展等活动,推动人员互动、城市交流,促进了解和认同。

  (摘自:陈碧芬.“南方丝绸之路”的前世今生[N].云南日报,2017-10-07.)

主管:福建省文化厅 主办: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福建省图书馆 闽ICP备11002611-2
设计制作: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