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专题库 > 海上丝绸之路 > 海丝首页 > 文化交流 文化交流

多元开放文化引领搭台惠州深度参与“一带一路”

    时间:

  作为广东海洋大市,惠州历来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重要驿站。客家文化、广府文化、潮汕文化、海外西洋文化与本土文化在惠州交融,造就了这里多元开放的文化特征。当前,随着“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加快推进,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惠州正在迎来历史发展黄金机遇期。通过发挥文化引领作用,持续推动对外文化交流、产业合作,正在成为惠州当前着力打造文化强市的重要内涵。

  历史渊源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龙形拳是19世纪末期在惠州兴起的一种拳法,由惠州人林耀桂首创,因拳法动如“神龙”而得名,是攻击性较强的武术之一。龙形拳影响曾盛行于珠三角、香港、澳门等地,后远播并盛行于东南亚、澳洲、美国、加拿大、英国等地,现海内外拥有习拳弟子10万余人。据统计近年来,已有过近百名来自海外的龙形拳传承者组团前来小金口英头村“寻宗”。

  罗浮山——这座中国十大道教名山一直被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等国认为是道观的祖庭。东汉末年,道教文化从惠州传至香港、澳门及东南亚各国,甚至慢慢传习至欧洲、美洲等地。改革开放后,香港、新加坡等地道教团体和道教人士纷纷来惠州朝拜捐款修观。

  惠州还是广东著名的侨乡,惠州籍华侨华人遍布五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惠州籍华侨叶亚来在开发和重建马来西亚吉隆坡中居功至伟,被誉为“吉隆坡王”。

  文化交流

  2005年,龙门县诞生一幅名为《农民画乡·文化田原》的百米长卷农民画。长卷由20名农民画家共同创作,用了208瓶彩粉,花费3675小时,画长106米、宽0.83米。这幅凝聚集体智慧创作的画卷,荣获上海吉尼斯总部颁发的世界最长的农民画吉尼斯证书,成为龙门农民画走向世界经典作品。2016年,结合部省“一带一路”的工作计划,惠州组织龙门农民画赴斐济中国文化中心举办为期2 个月的《广东龙门农民画展览》,龙门农民画还曾先后到日本、瑞典、挪威等国家和香港地区举办展览,大受欢迎。

  一直以来,惠州保持着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

  例如,每年在罗浮山举办的广东道教文化节都会吸引香港、澳门以及东南亚等国信众嘉宾参会交流。2001年起,因历史原因中断近50年的惠东谭公樵会重新恢复,四年一届的樵会也成了东南亚国家众多信众前来朝拜谭公的盛会。从2009年起,惠州文化艺术中心建成并委托北京保利集团运营后,每年都会引进数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端剧目在惠演出。

  2000年至今,惠州已至少派出艺术团体共40余批约600余人次,赴美国、法属留尼旺、英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参加马六甲国际艺术节、森美兰国际民间文化艺术节等对外文化交流活动,为惠州构建经贸、旅游等全方位开放格局打下良好基础。

  文化历史渊源和对外频动也进一步促进了经贸往来。这几年,东平窑正踏上国际化、专业化、产业化的道路。在俄罗斯、美国以及东南亚,已有一些与外商展开了合作,让东平窑重新踏上‘海上丝绸之路’。北宋时,惠州制陶业颇具影响力。北宋时惠州东平窖为广东三大民窖之首,盛产白瓷,产量巨大。据专家估算,东平窖当时年产瓷器达150万件,大量的瓷器就通过东江出海,运到东南亚、西亚、非洲北部等世界各地。

  据考证,在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已经出土了东平窖的瓷器产品。大量的瓷器外销,为惠州换回了大量的外汇和等值的贸易品,在惠州就出土有越南铜钱。

  不仅如此,从惠州沿岸的纯洲岛、大甲岛等岛屿的文物考察发现的古瓷器、古钱币来推测,惠州还是海上丝绸之路往来商贸船只的停靠站点。

  产业合作

  近年来,惠州文化产业增加值一直占到GDP的5%以上,向支柱型产业迈进。而惠州影视产业依托粤港澳台微影周这一平台,成为近年来文化产业中闯出的一匹黑马。随着产业要素的集聚,惠州目前正在向创作、生产、拍摄、制作、发行、放映、消费等链条不断延伸。

  在四地的文化交流推动下,惠州已形成由罗浮山影视文化产业基地、永发动漫智慧高新产业园、雅图光电和数字视频产业惠州基地等几大龙头影视项目,以及一大批中小影视项目组成的产业项目格局。

  惠州的发展与港澳台可以说是一衣带水,经济上的共生形态加上文化同宗的先天条件,催生了惠州与港澳台地区文化交流及产业合作的广泛需求。惠州知名文化学者吴广新认为,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与港澳台以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率先开展更广泛的文化交流和产业合作,优势明显。

  (摘自:徐乐乐.多元开放文化引领搭台惠州深度参与“一带一路”[N].南方日报,2018-01-31.)

主管:福建省文化厅 主办: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福建省图书馆 闽ICP备11002611-2
设计制作: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