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海上丝绸之路 > 现代海丝 > 遗迹 > 港口
漳州港来源:百度

  明朝海禁,民间海外贸易被迫转型为走私性质的私商贸易,泉州港作为宋元两朝官方大港,受到严格管控压制。走私只能在沿海小港口进行,官府虽明言海禁但在地方官府利益驱使之下控制不力,往往采取纵容政策,最后私商贸易逐渐集中到漳州月港。

  月港,在漳州城东南20公里,北距泉州城80公里,月港是属于内河港,港道不深,它的港道从海澄港口起,沿南港顺流而东,要经海门岛才到九龙江口的圭屿,再经今天的厦门岛方可出海。正因为月港港道水浅,大型舶船不能靠岸等等自然条件不优越却非常便于将“开放”控制在能够由官府掌控,管理,盘查情况下,月港很快一举成为东南沿海最大私商港口。在西方商业扩张势力东进于浯屿时,内地私商可以通过月港到近海的西方商业据点去交易。

  1567年隆庆元年,明朝廷迫于内外压力,解除海禁开放月港,“准贩东西洋”,月港终于得到正名,迎来中国海外贸易的月港时代。月港从兴起到繁荣昌盛近200年。月港时代正逢西欧大航海后的扩张时期,它与东南亚、印度支那半岛以及朝鲜、琉球、日本等47个国家和地区有直接贸易往来,并以吕宋(菲律宾) 为中转,与西班牙荷兰等西欧扩张势力相互贸易,在我国外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月港开洋不久遇到朝代更替,郑成功与清军在闽南沿海对峙拉锯争战几十年,不仅战火殃及月港。同时清廷为扼制郑氏,在沿海实行迁界,繁华的月港航运商贸一时萧条。禁海、迁界,使月港完全衰落而一蹶不振。而郑成功占据厦门时,厉行“以商养军”大力发展海运,厦门港遂兴起,地处其后方本来就以厦门为出海必经地的月港,其作用渐被厦门所取代。清康熙1684年在厦门设海关,正式取代了月港的海外贸易地位,内河、近海的水运中心也向漳州府靠拢而移至(龙海)石码港。

主管:福建省文化厅 主办: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福建省图书馆 闽ICP备11002611-2
设计制作: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