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海上丝绸之路 > 现代海丝 > 遗迹 > 窑址
漳州窑来源:百度百科

  漳州是中国外销瓷的重要产地之一,陶瓷文化源远流长。明清时期,漳州月港兴起,漳州窑瓷器成为重要的输出产品,其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魅力蜚声海内外。

  中文名

  漳州窑

  地 区

  漳州

  出土瓷器

  多数是青花瓷

  特 点

  独特的文化韵味和艺术

  目录

  1 概述

  2 历史渊源

  3 窑品特征

  4 遗址开发保护

  概述 

  曾被国内外学者称为“SWATOW(汕头器)”、“克拉克瓷”、“交趾瓷”、“华南三彩”等瓷器,经调查与考古发掘,被证实其产地就在漳州。漳州窑是对明清时期漳州地区窑业的总称,其窑址分布于平和、漳浦、南靖、云霄、诏安、华安等县,以平和的南胜、五寨地区窑址最为集中和具代表性。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经多次考古调查,发现明清时期窑址十余处。福建省博物馆先后对南胜的花仔楼窑址、五寨的大垅、二垅窑址(1994年),南胜田坑窑址(1997 年),五寨洞口窑址(1998年)进行了考古发掘,获得大批实物资料,取得了重大的发现与收获。 目前,漳州窑已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历史渊源 

  据《平和县志》记载,1513年,平和芦溪等处农民起义声势浩大,提督军门王阳明发二省兵众,平定平和寇乱。后为安定地方,选留随军兵众与当地百姓共建平和,其中的江西兵众不乏陶瓷方面的能工巧匠。

  据载,明正德十四年(1519年)至崇祯六年(1633年),共有13位江西籍人士主政平和。时值漳州月港海上贸易繁荣,瓷器又是对外出口的大宗商品,这些到任的知县便赋予瓷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以扶持。从平和采集到的瓷器标本看,尽管其胎釉有别于其他窑口,但其模印或刻画技法、构图与景德镇窑产品如出一辙,这也是其有时被混淆为景德镇瓷的原因。

  “明代虽然实行海禁,但是到隆庆元年(1567年)全国只开放漳州月港对外通商,并设立专门机构。”林忠干研究员说,就像宋元时期泉州港的繁荣带动德化窑、建窑的兴盛一样,月港的繁荣也带来漳州窑的兴盛。不过到了清代禁止海外贸易,漳州窑和福建的很多窑场一样,清初开始逐渐衰落了。

  窑品特征 

  漳州窑出土瓷器多数是青花瓷,还有少量白瓷、青瓷;花仔楼窑址还有蓝釉、酱釉等单色釉瓷和五彩瓷(又称“红绿彩”)。在数众多的窑址生产了大批的陶瓷器,除了一部分供应国内市场外,相当大的部分是为了外销。

  较大器物(如大盘、大碗等)底足多粘砂。器形有大盘、盘、大碗、碗、碟、杯、钵、盒、罐、炉、瓶、器盖等。

 

 

 

漳州窑出土瓷器图片集

 

  青花瓷的纹样有珍禽(凤凰、雉鸡、白鹭、芦雁、喜鹊等)、瑞兽(火龙、麒麟、狮子、蟠螭、玉兔、梅花鹿等)、花草(牡丹、荷花、兰草、折枝花、绣球花等)、杂宝、山水、楼阁、人物(婴戏、高士、高官厚禄、携琴观鹤、刘海戏蟾、魁星点斗等)吉祥文字(福、第、寿、佳、善、正、魁、玉人等)以及开光、锦地开光等等。青花和五彩大盘为出土瓷器中最有特色和代表性的器物。

  遗址开发保护 

  1997年秋进行田坑窑址的发掘,发掘面积300余平方米。揭露窑炉残迹一段和储土坑、台基等作坊遗迹,以及不远处的水力磨坊遗迹一处。出土瓷器有素三彩、青花瓷和极少量的青瓷、白瓷、酱釉瓷。素三彩器是二次烧成,釉色有绿、黄、紫、褐等。器形绝大多数是盒,其它还有盘、碟、碗、罐、钵、瓶、杯、盏、砚、笔架等。盒不仅数量多,而且规格不一(外径4—18厘米),型式各异(有圆形、椭圆形、瓜棱形、螺旋形、莲瓣形、十字花形等),制作精巧。尤其是各类盒盖,造型、纹饰变化多样,盖面有刻划梅、菊、兰、莲、牡丹、仙桃、牵牛、灵芝、鱼藻、水波、荷塘芦雁、山石玉兔、如意云头等,有模印浮雕的牡丹、菊瓣、荷花、葵花、梅花、凤鸟、双龙戏珠、奔马、卧象、鱼跃、螃蟹、如意、锦地、万字纹、宝相花等,还有的模印成动植物造型如龟、蛙、鸟、鸭及莲、桃、松果、柿蒂等。有的还在盒内外底、盖内外刻划或墨书文字的,其内容有姓氏、干支、数字、方位、吉祥语等。出土陶质模具大多为盒类器物的外范。

  1998年5—6月,对洞口窑址的窑山、陂沟二地点进行了发掘,面积200余平方米,在陂沟揭露横室阶级窑遗迹二座。出土瓷器以青花瓷为主,也有白瓷、青瓷及少量酱黑釉瓷;器物的形制有盒、盘、碗、罐、瓶、炉、碟、盅、钵、灯盏、水注、砚台等,而以盒的数量最多,有圆形和八方形二类,有的圆形盒模印菊瓣纹,八方盒的盒盖、盒身均饰开光纹样;青花纹样也较丰富,有动物、植物、人物等,如:荷塘芦雁、凤凰牡丹、山石玉兔、莲鹭、奔马、鱼跃、螃蟹、夔龙、小鹿、荷花、菊花、茶花、折枝花、杂宝、八卦、锦地或波浪地开光以及高士、人物故事等。以上发掘的窑址,经初步分析、研究,确定其年代为明末清初:其性质为明清时期我国东南沿海地区以生产贸易陶瓷为主要目的的民间窑场。

  2004年

  平和县将南胜花仔楼窑、南胜田坑窑、五寨大垅窑、五寨二垅窑、五寨洞口陂沟窑、五寨后巷田中央窑等6处明清古窑址捆绑为“平和‘漳州窑’窑址”,申报第6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5月25日

  国务院核定公布的“国保”中,平和“南胜窑址”名列其中。

  2008年7月26日

  漳州窑平和克拉克瓷研究基地成立了,并选址平和文峰镇宝桥村。

  2008年10月1日

  利用传统烧制工艺,基地首窑烧制成功。

  2008年10月6日

  第一批十多件高仿真度克拉克瓷青花大盘正式出窑,并被列为当年琯溪蜜柚节馈赠礼品。

主管:福建省文化厅 主办: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福建省图书馆 闽ICP备11002611-2
设计制作: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