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海上丝绸之路 > 现代海丝 > 艺术 > 绘画
漳浦剪纸来源:福建文化记忆网

  分布区域: 

  漳州市漳浦县沿海一带

 

漳浦剪纸艺术大师-张峥嵘在剪纸

  所在区域及其地理环境:  

  福建省漳浦县地处厦门、汕头两个经济特区之间(东经117°35′,北纬24°06′),东临台湾海峡,南望东山、汕头,北接漳州、厦门,是福建省著名侨乡,也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批对外开放沿海县份,辖20个乡镇11个农村盐茶场,拥有人口80余万,总面积1981平方公里,海岸线达216公理,素有“海滨邹鲁”、“金漳浦”之称。

  漳浦县建县于公元686年(唐垂拱二年),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从陈元光父子开漳以来,漳浦历代名人辈出,如:黄道周、卢维贞、林士章、蔡新,蓝鼎元等等,悠久的文化历史,在漳浦留下了如赵家堡、诒安城、黄道周讲学处、威惠庙等文物古迹100多处,沉淀了多彩多姿的民俗风情,如“从岁时、元日,就有礼神、祭先祖”,元夕“放灯”,二元“花朝”,三月“祭扫”,四月“龙华会”,五月“插艾”,舟人竞渡角胜……漳浦剪纸就是在这肥沃的土壤中孕育产生的。

  历史渊源:  

  漳浦剪纸艺术源远流长,唐宋以来就非常活跃。早在汉唐时期,民间妇女就有使用金银箔和彩帛剪成方胜花鸟,贴在鬓角为饰,后来逐步发展,在节日中用色纸剪成各种花草、动物或人物的故事,贴在窗户上,称为窗花,贴在门楣上称为门签,也作为礼品装饰。据《漳浦县志》记载:“元夕自初十放灯至十六夜,乃已神祠家庙,或用鳌山运傀儡,张灯烛,剪采为花,备极工巧”。“剪采为花”的民间剪纸艺术创作,最初是作为刺绣的底样,随着民间民俗活动的盛行及唐兵入闽所带来的北方贴“窗花”等中原文化的影响,漳浦剪纸逐渐脱离刺绣成为一种独特的民间艺术。特别是明清以来,不但在元宵节,在神祠家庙中进行,而且在城乡、在家庭,人们在生辰寿庆、婚嫁喜事、逢年过节时,都要剪些“鸳鸯”、“龙凤”、“牡丹”、“鱼草”、“鹿”等组成的鞋花、篮花、肚围花、猪头花、瓶花、饼花作为寿庆礼花,互相赠送应酬,寄托美好心愿。民间如有女子出嫁,女方也总要拿出精心制作的剪纸作品嫁妆带到婆家去,以显示自己的聪颖天资和心灵手巧。

  五十年代以来,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瑰宝的保护,文化部门对剪纸艺术进行挖掘,建档立志,组织民间艺人研究创作, 于1979年10月结集出版《剪纸——漳浦剪纸选集》。老一辈剪纸艺术家的作品开始得到一定的保存。1989年,漳浦县成立“民间美术研究会”,并成为省芳草计划100个示范点之一,1993年国家文化部授予漳浦县“中国民间艺术剪纸之乡”光荣称号。1995年上海桂花节举办漳浦民间剪纸艺术展览,1997年成立“漳浦剪纸艺术中心”,1999年漳浦县举办首届“99年福建漳浦剪纸艺术节”,在此期间,福建美术出版社相继出版了《福建漳浦剪纸集》和《陈秋日剪纸集》,2003年为纪念漳浦艺术(剪纸)之乡命名10 周年及“花姆”林桃百岁寿辰,我县举办林桃剪纸艺术研究会,并再度出版《漳浦剪纸集》和《林桃剪纸艺术研讨论文集》等。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又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漳浦剪纸这一古老的艺术更加焕发出夺目的光彩。

 

 

  基本内容: 

  早期剪纸的最主要用途是用于刺绣底样,因此,漳浦剪纸多以单色为主。漳浦剪纸艺人多生活在滨海小镇和农村,日常生活内容是艺人们剪纸的创作来源。艺人们剪海,剪海上的船,剪海上的鱼、虾和螃蟹,剪看到的一出戏,剪听到的每一个故事。漳浦剪纸表达了剪纸艺人们对幸福生活的憧憬,一切美好吉祥的事物都是漳浦剪纸的题材。漳浦剪纸的传统题材多为花卉鱼虫、人物、牲畜。植物类的有菊花、桃花、香蕉、甘蔗、松树、荷花、茶花、牡丹、水草等,动物类的有猪、牛、狗、鸡、鸭、鱼、虾、螃蟹、猴子、老鼠、飞鸟、龙凤等。

  近年来,漳浦剪纸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剪纸在民众中的普及,以及剪纸艺人的传承等都出现了良性循环的局面。在漳浦境内,已形成了老、中、青、少四个剪纸创作梯队,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风格。陈金、黄素在继承漳浦剪纸的基础上,借鉴传统刺绣表现手法,创造了“排剪”技法,形成漳浦剪纸构图丰富匀称,线条繁复细腻的写实特色;林桃、陈匏来立足本土,注重主观想象,开创了漳浦剪纸艺术构图奇巧、古拙抽象的写意风格。陈秋日、高少苹、张峥嵘、欧阳艳君等剪纸艺人,吸纳大江南北各种艺术流派的营养,与时俱进、自成一派。特别是林桃,被艺术界称为“中国民间毕加索”,她的作品,粗犷奔放,极富原始趣味和稚拙美感,大型文献《中国民间美术全集、剪纸卷》收入她的作品时,在概论中称她“代表着中国民间剪纸艺术创作的最高境界”,中央美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权威单位把她确认为“中国沿海地区民间剪纸传承者代表”,在“走进母亲河——中国民间剪纸天才传承者的生活和艺术展览”中隆重介绍了她的生平和作品。

  制品及作品等相关器具:  

  相关器具有大、中、小型的剪刀,相关制品是纸,在用纸上一般采用了一些不易变质、褪色的红色剪纸材料。随着漳浦剪纸的商品,化拓展了剪纸的表现手法,出现各种新型材料,如即时贴、电光纸、铝纸、塑料膜、透光彩、亮丽彩、吹塑彩等丰富剪纸的表现力。作品幅面也因题材或市场需要变化发展而采用如镜框、挂历式、塑钢框、铝合金框等包装手段。

  传承谱系:

  漳浦民间剪纸的传统艺术精髓必须要继承,使其剪纸技法、构图和风格能完整地流传下来。在题材方面,过去常见的帽沿花、枕头花、肚兜花及婚嫁民俗活动中常用的礼花、喜花、糕饼花、猪脚花等现在已经很少用,但绝不能因其没有实际用途而失传,在表现手法上,以阳剪为主,阴剪为辅,线条连接自然,阳剪线线相连,阴剪线线相断等基本特征应很好的保留下来,在创作风格上,以林桃为代表的夸张变形、纯朴稚拙的写意风格应加以认真研究和继承。但是任何艺术形式也要在继承的基础上推陈出新,才能焕发出勃勃生机。现漳浦剪纸已形成老、中、青、少四个剪纸创作梯队,以传、帮、带,在各中小学、幼儿园举办各种剪纸培训班和兴趣小组,使漳浦剪纸呈现出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濒危状况: 

  1、从业人员相对不多。漳浦剪纸虽有着悠久的历史,也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但如今剪纸这一工艺已脱离原来作为生活必需的一部分内容而演化为一项具有娱乐和享受功能的民间艺术项目,从事剪纸的人群尽管在政府的重视和引导下保持了一定的数量,但从普及面来说,相较以前则呈减少趋势。

  2、市场面相对不宽。尽管漳浦剪纸已逐步走向商品市场运作,但艺术品市场上对剪纸作品的需求量相对其他类艺术品仍有很大的差距。

  3、经典剪纸作品急须保护。目前漳浦县有一部分老艺人已近百岁高龄,其中林桃老人已104岁,还有一部分已故的剪纸老艺人,她们中有一大批经典的作品或损毁或遗失,因此需要对这些资料作品做进一步的征集、恢复、摄录、保护等工作。

 

 

主管:福建省文化厅 主办:福建省图书馆 版权所有:福建省图书馆 闽ICP备11002611-2
设计制作:福州力行互动传媒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