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金箔制作工艺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福州金箔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从原始制作金箔,即是纯手工制作,制作工艺复杂,工序繁多,从熔炼黄金至成品金箔,前后十几道工序,其中打箔是最为关键。在一个石墩上,呈上下两人对峙,各持8斤重锤,轮番锤打置于石墩上的“乌金纸”,一推一护,配合默契,将“乌金纸”有规律地沿“套路”返复旋转移动。如此这般地挥锤近三万次,使置于乌金纸中的金叶长大均匀地长成金箔。金箔由于金灿华贵,实为奢侈品,运用于宫殿、寺院、陵墓工艺品、名胜古迹、碑文、牌匾……是不可多得的艺术品。其手工艺品经过海上丝绸之路传播至周边各国,影响深远

  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内战争不断,社会动荡。福州金箔的销路一度停滞,各店号纷纷倒闭,有些作坊不得不将部分生意转向锡箔业。

  新中国成立后,百业待兴。福州的几十家金箔小作坊,合并成两家金箔联社“联顺兴”和“合兴隆”。当时,两家商号每日能生产1万至2万张金箔,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一带。 

  “文革”爆发后,由于“破四旧”等原因,工艺美术行业遭到摧残,而金箔作为佛像、寺院、工艺品的贴金材料,也难以逃脱厄运。金箔工厂停止生产,被合并到当时的冷压带钢厂,而厂里的手艺人大都转行制作毛泽东头像徽章等五金。这样的困境一直到“文革”末期才有所缓解。如今的金箔工厂副厂长陈祥利就是在这一时期进入金箔行业的。 

  目前考古资料表明我国使用金的历史起于商代,河北箕城台西村图、北京刘家河、郑州、商城、安阳殷墟、山西石楼桃花庄、四川三星.堆等商代遗址的大中型墓中都出土了圆形、菱形、梯形、长条形或不规则形等各种形状的金叶,主要用于贴附于金属器、漆器或棺木等物体表面作装饰。其中三星堆出土的金器数量较多,形体也大,有金面罩、金手杖、金箔叶形饰、璋形器、虎形器、金叶、金鱼等各种形状,附着在青铜面具上的黄金面罩,为青铜器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图。 

  西周和春秋战国时期,沿用了商代金箔的褪碟工艺,曾侯乙墓出土了共计940片的金箔,多数有压印的花纹,主要用来贴附在铅锡饰物上。金箔最厚的0.378~,最薄的0.037~,一般在0.1一0.2~之间,形状不一,有圆形、半圆形、圆弧形、方形、三角形、梯形、尖齿形、S形等。

  

 

  秦汉时期,金箔多用在漆器的表面装饰上,西汉墓中常出土以金箔为地的漆盒圈,以及从漆器上脱落下来的金箔片。

  隋唐以后,随着佛教在中国的兴盛,多用金箔进行佛像的表面贴金及寺庙建筑的表面装饰。

  明清时期,出现以金粉、金箔在器物和家具漆地上描金和贴金。到20世纪末,采用金箔制作的金箔工艺画成为家居装饰的一种新品。目前传统的金箔工艺仍流传于北京、南京、浙江、福建和广东佛山等地。

  中国传统工艺的历史源远流长,是珍贵的科学技术遗产,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百年来,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对传统工艺产生了极大的冲击,使许多种传统工艺失去了生存的空间,特别是在经济发达地区,传统工艺以很快的速度在消失。因此,对传统工艺的保护成为当务之急,有效的途径之一为对传统工艺进行调查和研究,这就有了《传统工艺全集》的编撰和出版计划(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主办)。金箔的传统制作工艺是传统金属制作工艺的重要组成部分,列人了“金属工艺卷”。

  金箔制作的工艺流程为:合金配料与熔铸,拍叶(即锻坯),做捻子,}打开子,装开子,打箔,出具,切金箔、包装。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