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船文化,是海洋文明的见证和缩影,也与海丝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明代,郑和下西洋时的宝船,大多就在闽东修建。“当前国家推行‘一带一路’战略,我们进一步传承好水密隔舱技艺,不仅具有文化传承保护的意义,更有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更高层面的意义。
福船是中国古代海船中的一种船型,是中国“四大古船”之一,为中国古代著名海船船型。福船是福建、浙江一带沿海尖底海船的通称。
福船作为我国古代的四大船型之一,以其底部结构呈尖形、小方头宽、尾肥大而方正和七星伴月“保寿孔”、水密舱装置、铁钉钉合和桐油灰塞缝以及“十二生肖”暗示标记等独特技艺,而别于其它三种船型。
首部尖,尾部宽,两头上翘,首尾高昂。它的两舷向外拱,两侧有护板。特别是福船有高昂首部,又有坚强的冲击装置,吃水又深,可达到四米,适合于作为战船。
船体高大,上有宽平的甲板、连续的舱口,船首两侧有一对船眼。作为战船用的福船全船分四层,下层装土石压舱,二层住兵士,三层是主要操作场所,上层是作战场所,居高临下,弓箭火炮向下发,往往能克敌制胜。
福船特有的双舵设计使其操纵性好,在浅海和深海都能进退自如。
由于具有上述特点,福船适合于海上航行,可以作为远洋运输船和战船。据古籍记载,明代我国水师以福船为主要战船。
福建是全国著名的造船中心,明朝廷派出的出国使臣乘坐的官船均为福船型海船。郑和下西洋的船队驶向西洋各国,途经太平洋、印度洋,还要去波斯湾和东非沿岸等深水海域,必然会选择尖底、深吃水、长宽比小的福船船型。再说,在一些古代文献中记载的郑和宝船的长宽比较小,约为2.3—2.4,正符合了福船的长宽比。由此,可以确认郑和宝船为福船船型 1974年8月在泉州后渚出土一艘南宋末年海船,残长24.2米,残宽9.15米,残深1.98米,船内有12道隔舱板,将船分成13舱。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沉船遗存,经考证为泉州建造往来于东南亚的三桅福建帆船。泉州宋船遗存的尖底造型与龙骨结构、水密隔舱结构、多重船底板、用于操纵尾舵升降的绞车等,代表了当时中国造船技术的水平。
“黑舶五青案”船型就是福船制造的代表作,它源于元明时代官船上枪炮洞口的构造形状,因古船两侧船舷涂黑色油漆而得名,该船具有人性化的构造特征,船头以旭日东升、前程似锦为立意,船尾镌刻有“海上女神”妈祖的胸襟花饰及靴子图案,素以“安澜海国”,顺风得利著称。当地人民把船模安放在厅堂、卧室及宾馆大堂之上,大有平安顺利、招财进宝、吉祥如意之瑞气,堪称“镇室之宝”。为别于其他地方仿造的“黑舶五青案”,峰尾福船上不同位置还刻有十二生肖标记,现泉州海交馆展出的渔船上十二生肖名称位置电子图就是从泉港区峰尾镇采制而得。
水密隔舱即船舱中以横隔板分隔,彼此独立且不透水的一个个舱区。隔舱板下方靠近龙骨处设有两个过水眼,每个隔舱板中板与板间的缝隙用桐油灰加麻绳艌密,以确保水密。水密隔舱的主要作用在于,它提高船舶航行的安全性;便利货物的装载;增加船体的强度与刚度。水密隔舱技术早在13世纪末就由马可波罗介绍到西方。自此,这项技术逐渐被世界各国的造船界所普遍采用,对人类航海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