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三山板凳龙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福建武术底蕴深厚,“海丝”文化是福建人解不开的情结,包括武术在内各类文化遗产都是福建人与世界交流融合的见证。世界各国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国充分交流,学习与交融了各类武术技艺。福清三山板凳龙即是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起源于民间,在交流传播中发扬光大。  

  三山镇瑟江村的舞板凳龙活动始创于元朝至正年间(1341~1370年)。每年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六晚共有6条“板凳龙”举行活动。板凳龙先从各自然村起行,至所有自然村的主干道,围绕整个乡村进行舞龙,到瑟江翁氏祠堂“穿龙柱”,接着到祠堂前面的场地“打龙围”,最后又绕着乡村回到各自然村。

  板凳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整条板凳龙由一排排龙灯搭接而成。龙头用竹篾、棉纸、纱布、桐油制作而成,涂上红、蓝、绿色彩,还缀上龙须,安装灯泡(或蜡烛),龙身由木板组成,长2米,宽20厘米,每块木板的头尾用木棍衔接,装3只灯泡(蜡烛),外盖灯罩。龙尾也缀许多灯泡。每条龙由60~100张板凳组成,长120米以上。

  舞板凳龙的民俗在福清三山镇、高山镇、东翰镇的许多村落里也有,三山镇瑟江村是其中颇有名气的。村民通过舞板凳龙的活动来纪念先祖,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