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派越剧艺术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非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海丝”文化是福建人解不开的情结,各类戏曲文化遗产都是福建人与世界交流融合的见证。中西文化交流除了可以共享多方资源,与世界各地的文明对话,还能将现代中国故事传播得更远。福州评话即是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它起源于民间,在交流传播中发扬光大。  

  尹派是尹桂芳创立的尹派越剧艺术,形成于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初期。。尹桂芳扮相俊美,表演朴实,高雅脱俗。她继承了施银花、竺素娥的部分唱腔,组织曲调注重刻画人物性格,唱腔醇厚隽永,洒脱深沉。她咬字清楚,听来优美舒展、明快流畅,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别具风格。

  尹派越剧艺术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而且日臻成熟。

  

  越剧艺术由花旦为主要行当演变为以小生为主要行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力地推动了越剧艺术的改革和创新。到了五、六十年代,无论是表演、唱腔还是舞台综合艺术都更趋成熟、完美,标志着尹派越剧艺术已经形成自成体系的表演风格。

  尹派的慢板优美舒展,尤其擅用大段叙述性“清板”细致刻划人物感情;创腔时调动多种艺术手段,如起腔的安排、插句的运用、板式的转换、甩腔的变化等等,使整段唱层次分明。唱腔的曲调紧紧围绕着尹派特征音调展开,唱腔结构严谨,行腔往往体现着有规则的自由性,即随着人物感情的变化,有意识地运用忽快忽慢的速度变化和时紧时松的节奏处理,使唱腔徐急顿挫,起伏多变,如《浪荡子?叹钟点》是一段长达一百一十六句的大段“清板”,根据唱词内容,在人物感情转折处先后变换了九次速度,并在人物情绪激动时辅以突快、突慢的速度变化,时紧时松的节奏处理揭示了浪荡子悔恨交加、痛心疾首的复杂心情。

  尹派的起腔有鲜明特色。它起音较低,音调亲切自然,在不同剧目中根据不同人物的具体感情,变化多端,尹派起腔常出现在唱段中间,尤其是大段叙述性的唱段之中,随着人物感情的转折,突然插入一个节奏舒缓、韵味醇厚的起腔,不但使人物感情得到充分抒发,而且使观众获得一种欣赏的满足感。如《山河恋?送信》中的“妹妹啊”,音调亲切婉转,充满深情柔意,真切表达了对心上人的爱慕之情;《何文秀?算命》中的“妈妈听道”则音调朴实,语气恳切,是整段“清板”的启示性唱句;《桃花扇?追念》中的“香君啊”,在层层下行的旋律进行中,连续加以装饰倚音的润腔,使音调具有一种哭腔因素。其他如《秋海棠?心心相印》中的“真不会感到寂寞啊”,《红楼梦?金玉良缘》中的“妹妹啊”《盘妻索妻?洞房》中的“娘子啊”等等起腔,也都各有特点。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