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槽引江湖,利尽南海”,有力地促进内河航运的发展。沿着闽江南下通过福州港而达海内外各地的远洋贸易盛况空前。航线东延伸到日本,西则可达阿拉伯诸国。
元时,已有许多商船沿印度洋驶达这个港口。
明成化十年 (1474年),市舶司由泉州移到福建首府福州, 福州港被指定为中琉交通的港口。 明朝廷规定, 中国与琉球的朝贡贸易主要通过福州港进行,福州是对琉球开放的唯 一口岸,也是册封使团离国启航的出发点。中琉之 间的朝贡贸易, 直接推动了福州 “海上丝绸之路” 的发展。
明代, 福州港以太平港为主。明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间(1405~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舟师累驻福州长乐和五虎一带,“伺风放洋”。“自苏州刘家河泛海至福建, 复自福建五虎门扬 帆,首达占城, 以次遍历诸番国。” 其所率领的 庞大舰队每次都在福州长乐太平港驻泊, 招募船 员、修船, 候风出洋。 郑和舰队每一次在福州长 乐太平港驻泊候风, 短则二三个月, 长则八九个 月, 太平港成为郑和下西洋的实际出发点和重要 的航海基地。 郑和下西洋成为福州与世界相连的 重要桥梁。
自明朝政府对琉球通商,朝廷册使封舟多由福州往返,直到清光绪五年(1879年)为止的五百年间,中国和琉球的贸易持续不断,福州港亦是中琉交往的门户。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