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薯亭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沿着乌石山高高的青石板路寻访先薯亭,掩映在茂林中的亭子赫然出现。乌山不高,有亭翼然。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金碧辉煌,淡然朴实不引游人注目,留意看亭柱上的楹联:“引薯乎遥迢,德臻妈祖;救民于饥馑,功比神农。” 

   

   

  典籍《采录闽侯合志》中记载:“按番薯种出海外吕宋。明万历年间闽人陈振龙贸易其地,得藤苗及栽种之法入中国。值闽中旱饥。振龙子经纶白于巡抚金学曾。金令试为种,大有收获,可充谷食之半。自是硗确之地遍行栽播。” 

  清道光十四年(公元1834年),里人何则贤为纪念陈振龙的无量功德,在福州乌石山建“先薯祠”。郭柏苍在先薯祠中题诗:“种薯功与课农兼,闽海家家乐利沾,三百年来修缺典,名山祠宇瓣香拈。” 

  为了缅怀陈振龙引种番薯的丰功伟绩,在乌石山废弃的“先薯祠”故址上,福州市政府重建了“先薯祠”。郭沫若先生在纪念番薯传入中国370周年的文中颂赞了陈振龙的历史功绩,他在《满江红》一词中写道:“荫入藤篮试出航,归来闽海勤耕植,此功勋,当得比神农,人谁识?” 

  陈振龙从吕宋引进番薯,金学曾大力推广,对于家乡福建及全国人口的繁衍生存,厥功极伟。正如《先薯亭记》中所言:但有意外必承贤人大德,挺身化之。…论诸二君殊勋当比神农,感恩之心,闽人诚且笃也。自清以降州民累建祠亭於乌石山上,名之先薯以志永念也。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