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楼机房里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福州的各个古遗址包括各类建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历史变革,又是文化遗产中物质与非物质的重要驿站与文化土壤。福州鼓楼机房里是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和重要的建筑形态,反映了明朝丝绸纺织业手工艺作坊的悠久历史,也是福州丝绸发展史上“黄金时代”的象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象征。

  宋朝和明朝是福州丝绸发展史上最繁荣的两个“黄金时代”,当时福州从事丝绸纺织业的“作坊”和“工场”非常普遍。有的整条街巷都以丝绸产业为主。直到现在,这些遗留下来的历史街区还保留原有地名。如福州“八一七” 北路(旧称“南街”)的东面有一条街就是“织缎巷”,这里原是明朝福州丝绸工场最集中的地段。再如福州南后街光禄坊附近也有一条街巷名叫“机房里”,也是明朝丝绸纺织业的集中地区。

  福州地处亚热带,从气候环境来说,这是最适合种桑养蚕的自然环境。据《福建通志》记载:福州地区古代养蚕,一年可以繁殖5次到8次之多。在古代,福州出产过一种名贵丝织品, 称之为“八蚕绵”,就是使用一年吐丝八次的蚕丝织成。南朝梁沈约《究竟慈悲论》中提到“一岁八蚕,已惊其骤”。这说明一年能吐八次的蚕丝,实在是古代丝绸产品中的奇货。

  明弘治年间,在福州民间的纺织工人中有一位研究机械的纺织工人, 名叫林洪, 他专心改进了一部新的纺织机,称为“改机”,利用这种新的改机,可以制造出许多奇异的花色图案,如龙、凤、飞禽、走兽、福禄寿禧等。

  1975年,在福州北郊新店浮仓山附近发现了一座南宋黄升古墓。考古工作者从古墓随葬服装中,清理出一百多件制作精美的衣料。这些衣料全部是丝绸织品, 有绢、纱、绫、罗、绸、缎等,并带有当时福州纺织作坊的“印记”。

  而这些出土丝织品在继承传统的技法基础上,创造了新产品,代表了宋代纺织技术工艺的新成就,足见宋、元、明时期,福州与蜀地、江浙同为全国丝绸纺织中心。”为此,第一手考古资料和出土实物,有力地见证了福州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要古港城市,是古代丝绸畅销国外的重要生产基地。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