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的各个古遗址包括各类建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历史变革,又是文化遗产中物质与非物质的重要驿站与文化土壤。安泰织缎巷是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和重要的建筑形态,反映了手工艺作坊的悠久历史,也是见证商业文化输出输入的重要节点。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象征。
沿着福州鼓楼南街到安泰中心附近,可以看到一条小巷,巷尽头连着东泰路。小巷的名字很特别,叫织缎巷,不过行走在小巷内,除了商铺里传出的叫卖声外,已听不到织布声。这条小巷见证了福州丝绸纺织业的发展史。
织缎巷以前叫嘉荣坊。到了宋朝,织缎巷成为有名的作坊一条街,绣工穿行其间,日夜劳作,所以大家就把它称为织缎巷。
宋代福州丝织业发展繁荣,福州曾发掘出的南宋黄升墓,就出土了服饰及丝织品354件。丝织品可能是当时福州对外出口的一种主要商品,城内水运发达,安泰河就在织缎巷的边上,原材料和产品都可以通过安泰河运到闽江,再由闽江运到各地。
到了元代,织缎巷就更有名了,这里成了文绣局所在地。作坊中女绣工和染漂男杂役工都在一起工作,多时可达数千人。闽海道知事范椁曾作《闽州歌》:“闽州土俗户不分,生子数岁学绣文。围绷坐肆杂男女……古来夜行斯秉烛,今者衢路走纷纷。……”
清朝叶观国还曾作诗“清歌采后围绷散,好把新丝绣范公”,说明当时这里仍有织布绣花的作坊。
虽说织缎巷的盛景不再,但存留于这块土地上街巷名字,见证了当年福州丝绸纺织业的辉煌过往……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