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桥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福州的各个古遗址包括各类建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历史变革,又是文化遗产中物质与非物质的重要驿站与文化土壤。福清龙江桥即是桥梁的代表建筑遗址,其奇巧优美的建筑理念,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象征。

  龙江桥坐落在福清市海口镇,又称海口桥。横跨龙江下游,是福清最长的一座古代石梁桥。它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福建省古代四大桥梁,是省内目前保存最完整的宋代石梁桥。 

  龙江古称“螺文江”,宋时改今名。因江流湍急,常有覆舟溺人之祸,北宋政和三年(1113年),太平寺僧人惠鄙、守恩等倡议造桥,取弥勒岩之石垒筑桥基,费时3年桥基始出水面。以后乡人林迁、林霸、陈侈、僧人妙觉等人继续募缘建造,前后历时10年,耗钱500万缗(每缗1000文),于宋宣和六年(1124年)告竣,初名“螺文桥”。南宋绍兴三十年(1160年),少卿林栗根据江南沙合接龙首的古谶语,更名为“龙江桥”。 

  龙江桥是座梁式结构的石桥,现保存有40孔、39墩,孔径从9米至13米不等,桥宽4.25.2米,全长480米。桥墩高6米,成舟形,两分水尖间长为10米,墩宽3.34.2米。6条大石板平铺为梁,架设在墩顶帽石上,两旁为石栏杆,石梁宽0.60.75米,厚0.60.9米,每条石梁约重15吨,在石梁之上再横铺石桥板。大桥加上引桥,总长700多米。桥南还建造七级六角实心的镇桥石塔2座,分列左右。塔高5.05米,塔身浮雕坐佛、侏儒、狮子、莲花等图像,并有描绘龙江桥雄姿的“长桥镇海口,双塔锁巨龙”联对。 

   

  

  龙江桥历史久远,由于洪水、飓风、海潮的频频袭击,自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至民国时期的400年间,几经修葺,平均二三十年就大修一次。清道光初年,梁倾5门,由县令高颂禾主持重修;道光十九年(1839年),高颂禾再一次募修。当地绅耆为表其功绩,立碑纪念,此碑现仍立在桥头,成为历史的见证。 

  新中国成立后,福清县政府曾多次拨款维修,先后把第六、七、二十六孔的木桥面改修为石桥面,1962年,一石梁断折,经县文教局报请国家文化部及时拨款维修。2010年,福清市政府斥资近500万元,对整桥进行全面修葺、加固,使这一座与龙海江东桥、泉州洛阳桥、晋江安平桥合称福建古代四大桥梁的千年古桥焕发出新姿。 

  龙江桥是福清最长的花岗石座梁式结构的石桥,也是我省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石梁桥。1961年列为福建省第二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列为全国第七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