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福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各类石刻,这些弥足珍贵的石刻记录了中华文化传承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印证了我国海上贸易和人民交往的史实。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即是其中代表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象征。
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庆城路闽王祠内。
唐天祐三年(906年)哀帝李柷敕建,高5米,厚0.29米,宽1.87米,碳质黑色页岩,圭形,碑额篆书《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碑文楷体,叙述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政治、文化、军事、经济等政绩。于兢撰文,王倜书。座之边壁环镌吉云,白花岗岩刻椭圆形覆莲,碑座长2.71米、宽2.14米、高0.91米。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化遗产维护单位。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庆城路22号闽王祠内,是唐五代福州海外交通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遗物。闽王王审知尊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定期向中原的王朝进贡,采取“宁做开门节度使,不做闭门天子”的策略,受到当时的中原王朝掌权者的肯定。唐哀帝李柷赐碑就是因为王审知不畏艰险由海路向风雨飘摇的唐王朝进贡,为表彰其忠心特赐此碑立于府门西侧。礼部侍郎于兢撰文,将仕郎王倜手书。碑文内容记述了王审知家世及其治闽前期的军政、文教等方面的政绩,包括当时福建与“佛齐诸国”(今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等处)往来的史料。
王审知治闽期间,采取“尽去繁苛,纵其经济贸易往来”的商业政策,招徕海中番夷商贾,鼓励内陆自由经济贸易往来。为扩大海外经济贸易往来,他疏浚闽江道、开拓甘棠港,铺开南北并举的海外经济贸易往来结构,充分发展境内外经济贸易往来,还组织船舶前往海外诸国进行经济贸易往来活动,使福建的对外经济贸易往来在性质上由转口经济贸易往来向主动对外经济贸易往来转变,与新罗、占城、印度、三佛齐、阿拉伯等国商旅往来络绎不绝,航线甚至远至今天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王审知鼓励商业与贸易、充分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往来的举措,使得福州港成为当时的国际性商港,许多外国船只云集福州城。恩赐琅琊郡王德政碑就详细记述了这个过程,此碑有力的证明了福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节点,清著名学者郭柏苍《竹间十日谈》称其为“天下四大碑一”。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