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石山摩崖题刻及造像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中国古代石刻种类繁多,艺术家和匠师们广泛地运用各种技法创造出众多风格各异、生动多姿的石刻艺术品。福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即是各类石刻,这些弥足珍贵的石刻记录了中华文化传承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悠久历史,印证了我国海上贸易和人民交往的史实。乌石山摩崖题刻及造像即是其中代表之一,它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象征。

  乌石山摩崖题刻及造像,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乌石山。有唐至清代摩崖石刻二百多处,分布全山,以霹雳岩、天峰台、邻霄台、石林园、道山亭、道山亭等处尤为密集,有篆、草、行书、隶、楷、各体。最早的是唐大历七年(772)李阳冰的篆书《般若台记》,之后又有宋朝程师孟、陈襄、朱熹、李纲、梁克家等人题刻。19615月,乌石山摩崖石刻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文化遗产维护单位。《般若台记》于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1981年按原拓重新镌刻。然而,乌石山东南侧的石壁佛祖造像未探寻到。

   

  其中明朝太监的题刻对研究明朝太监,尤其是督舶太监的活动,具有很高史料价值。各时期篆刻内容也有区别,宋多刻榜书、题名,明清多诗刻。此外,南宋绍兴二年(1132)正月二十二日,孟庚宜,李纲等会集长乐台议事的题名刻,同年,潘正夫刻在霹雳岩的流亡记述,元至正十三年(1353)李北安所记,正月农民起义兵逼福州郡城的叙事刻等,都是史书所未记述的重要历史资料。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