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鼓楼锦巷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物质文化遗产
本文 图片 视频

  福州的各个古遗址包括各类建筑遗址,是海上丝绸之路的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既反映了历史变革,又是文化遗产中物质与非物质的重要驿站与文化土壤。安泰织缎巷是十分珍贵的实物史料和重要的建筑形态,反映了手工艺作坊的悠久历史,也是福州丝绸发展史上“黄金时代”的象征。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是海丝文化的重要象征。 

 

 

  福州东街南侧的第二条小巷,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锦巷,长不到200米,宽不到5米,可是这里却是著名的香店拳的发源地。它的名字的由来也并不是因为这里有锦帛,在南宋时,它还有个名字叫通贤境。它的由来和赵真君庙有关,还有着七圣”“七星的故事。本期的人文鼓楼·发现档案就带你走进福州鼓楼区的锦巷。 

  小巷内宋代的古庙与赵真君有关今天的南街东侧第二条小巷子就是锦巷,全长182米、宽4.4米。巷子是从大洋百货(东街店)侧边进入,左转一小段即把锦巷走完。在锦巷的巷尾,就是宋代古庙赵真君庙的所在之处。在南宋时,锦巷的名字叫通贤境,因为境与锦方言谐音,到了清时就改成现在这个名字。福州文史爱好者齐上志介绍,赵真君,俗姓赵名昱,隋代四川青城山人,隋炀帝时任嘉州太守,嘉州河有巨蛟经常伤害人畜,26岁的赵昱太守率七位勇士,下河杀巨蛟,为民除害。赵昱死后,百姓感念他,尊他为神,建庙来祭祀他。唐太宗李世民封赵昱为神勇大将军,玄宗李隆基加封其赤城王”“显应侯。宋真宗赵恒封赵昱为清源妙道真君,这便是民间尊赵昱为赵真君的由来。也就是在这一时期,赵真君信仰传到福州,并建庙于通贤境里社,说起来也有900多年历史了。又因为当时有七位勇士随赵真君除害,故福州百姓在赵真君之后又加七圣二字,简称为七圣君庙,因谐音也简称七星庙齐上志说。不过,我们今天看到的庙宇位置并非原庙宇旧址,而是因为城市的发展,庙宇被后挪,且庙宇面积缩小许多后才会在今天横巷与锦巷北侧位置。 

  著名的香店拳发源在锦巷庆香林,据了解,锦巷北侧曾有一家著名的香业制造店,其为前店后坊,店名庆香林,制售宗教信仰的香烛。齐上志称,香是鼓楼区传统的出口商品,香料商品出口到南洋、日本等地。据《鼓楼区志·工业》记载:鼓楼区制香业始于清乾隆年间,是传统出口商品,区内最著名的香业制售店为庆香林,店址在南街锦巷口,业主高志初,从业者8人。上个世纪30年代,巷内庆香林店与福州市全市制香业共同成立香料同业公会,会址设在庆香林店内,店主高志初蝉联理事长。 

  庆香林店就是福州香店拳的发源地。香店拳,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唯一入选的福州本土拳种,它起源于福州市鼓楼区南街东面的庆香林香店,也就是现在的安泰中心。清朝乾隆年间,南少林寺僧因反清复明被朝廷剿毁,星散避难。武僧智远潜匿在福州庆香林香店以避清廷之缉拿,免遭了灭顶之灾,以表感激之情,智远在店内传授罗汉拳,并定下规矩,只传内不传外,因避嫌隐名为香店拳。后经香店历代拳师吸取南北各派系功夫,取之精华融汇成独特的武术派系。 

  香店拳是内外合一、硬气功兼练的拳种,分上、中、下三盘,善于短打近攻,动作迅疾,拳势激烈,变化无穷。套路有:三战、八步、十字、少林、罗汉十八伏魔腿、刀术、棍术等十多种。林觉民等志士还在锦巷组织爱国社到了近代,林觉民等志士还在赵真君庙组织爱国社,进行反清革命活动。据《鼓楼区志》党派群众团体记载:1906年,鼓楼地区青年陈与燊、林觉民等在锦巷赵真君庙组织爱国社,成员有20多人。在南街附近有一座七星庙,青年学生组织爱国社,经常在此进行革命活动。 

               

    

    

请输入搜索关键字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