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00-09-01 作者:马永祥 来源:福州
主要责任者:马永祥
出版者:福建美术出版社
浅谈牛蛋石的雕刻技艺
林福生
福州寿山石品种繁多、石质脂润、色彩斑斓,为中国“三大彩石”之首,其中田黄、芙蓉、荔枝、善伯、优质旗降石等名贵石料,历来被人们所钟爱,或加工成印章、或雕刻成精美的摆件,成为高雅的艺术欣赏品。
随着雕刻技艺的发展和提高,人们对艺术品鉴赏能力和水平也在不断增强和提高,优质优工雕刻品普受欢迎,牛蛋石等奇石巧雕的艺术品更受人们的青睐。
牛蛋石,又称牛蛋黄、牛蛋田,产于寿山溪与大洋溪的溪洞中、田地里石成独块,形或扁或圆,也有不少自然形状 皮或白或黑或黄,石心多为黄色,也有少量为红色或黑色,三色相间极少。牛蛋石虽不及田黄石昂贵,也不似荔枝洞、高山石那样晶莹透亮,但它却凝润沉著,天然朴实,且产量不多,形态各异,经艺人精巧雕刻,就成为一件非常独特的艺术珍品
笔者对牛蛋石情有独钟,多年来创作了数件以优质牛蛋石为原料的作品,有的获优秀作品奖,有的被港、台、新加坡艺术家所收藏
林元康、郭发怪、林飞等雕刻名家更以高超的技艺将普通的牛蛋石刻成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倍受人们称赞。综述成功者雕刻技艺,主要有以下三种:
一、 注重相形度势。要将形态各异的牛蛋石变成为美妙神奇的艺术品,并且要尽可能保持石质的自然形状、天然色泽和韵味。首先要相形度势,即根据石形石色自然之特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表达某一种内容使内容既合情又合理,既夸张又有度,将自然造化美与艺术美相结合,做到因料构思、因材寓意,达到珠联璧合最佳的艺术效果 如高级工艺师林元康创作牛蛋石作品《罗汉》、《刘海》,就是根据石料的自然形状,依形雕刻,因色取巧,露出的少部分黄色和红色石心,雕刻人物形象,保持黄色和黑色的外形。透过外皮使人感觉到内心所刻划的人物比例合理,结构自然有序,且内外协调统一,达到理想的艺术效果。高级工艺师林飞、林东合作的牛蛋石作品《盘古开天地》,也是根据材料的扁圆形外状,依势取巧进行雕刻,生动地表现了太古时代盘古在黑暗混沌的宇宙中,手握板斧,开天辟地的雄姿,给人留下无尽的艺术享受。该作品是一件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因而在“福建省首届工艺美术争艳杯”大赛上荣获金奖。
【罗汉】 牛蛋石
二、 刻工主次有别。牛蛋石雕刻,在技巧上有别于其他寿山石圆雕。一般圆雕作品比较注重整体结构比例,无论是人物、动物,还是山水花鸟类题材,前后左右,来龙去脉,基本上都刻得一清二楚,主次一样用心,一样精雕细刻,如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郭功森佳作《九鲤连环卤》、林亨云大师杰作《海底世界》、冯久和大师代表作《欣欣向荣》等。而牛蛋石雕刻,十分注重保持材料的自然美和固有的色泽美。次要部位稍略加工,或不动一刀,天然生成。主要部位如人物的面部及手脚等,则十分精心雕刻,做到突出主题,天然造化与人工艺术水乳交融,相辅相成如笔者创作的牛蛋石《济公》、高级工艺师刘爱珠创作的《渔翁》等在雕刻技艺上都体现了粗犷与细腻对比,主与次对比。
三、 求“形似更重神似”。“形”指艺术形象存在的形体,“神”指艺术形象的内在精神。如何实现“形”与“神”的辩证统一,是十分重要的雕刻技巧。艺人在创作圆雕作品时,一般要求形象逼真,刻划全面细致,而牛蛋石材料奇特,故应发挥材料自然美的优势,讲究依形造势,突出自然形态,追求“形似”,尤重“神似”,将作品介于似与不似之间,力求形神兼备,增强艺术效果。如高级工艺师郭发怪创作的《福寿双全》,就是利用一块天然扁形牛蛋石,相形度势刻就一只大鳖和一些小鳖,褐黑色的鳖背,浅黄色的鳖腹以及鳖头、鳖脚,与大自然鳖的颜色十分相似 更妙的是作者利用俏色刻划的一群刚出生的小鳖依偎在母亲的身旁、腹下及背部,显得十分温馨可爱,栩栩如生,可谓“神似”又兼“形似”。因龟鳖寓意长寿,又子女绕膝,取名《福寿双全》,受到行家高度评价,在省工艺美术争艳杯大赛会中荣获“铜杯奖” “以形显神”并不是一件易事,而创作者把握审美中的联想,发挥能动的创造性,通过联想、想象赋予审美对象的情感和意义,将“神”依附“形”的变化,才能达到最完美的再现。
牛蛋石独特的雕刻技巧和艺术特色,越来越受到人们高